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的石湾好多烟

话说佛山
2024-08-31

时至今日,与石湾相邻的老佛山人仍会用一句石湾方言讽刺恶劣的环境:“石湾好多烟,烟亲我只眼,医来医去都医唔番。”意思是说:石湾有很多烟,熏坏我的眼睛,医来医去都医不好。


撰文节选 | 霍达炎


拍摄于1960年代初的照片,直观地反映了昔日石湾陶瓷工业繁忙景象。


旧五地街(现紫微坊附近)以前也是龙窑林立,烧出来的大缸和“菜塔”(菜坛子)风靡全国乃及东南亚。


在一些低矮破旧的“寮场”背后,是一个个延绵起伏的丘陵小山岗,一座座龙窑卧坡而建,十多支高矗入云的烟囱正冒出浓浓黑烟,随风飘散,笼罩天空。





这些高矗的陶窑烟囱蕴藏着不少有趣的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石湾陶瓷的历史,也见证了佛山城市发展的变迁。

1930年梁照癸著的《石湾六景记》,有小诗一首:“湾江流域列三窑,窑器精粗夜夜烧。巴律西如今崛起,烛天烟炭尽良宵。”(“巴律西”乃法国著名陶艺家)说的是“陶窑烟火”一景。清代全盛时,石湾共有龙窑107座,分上、中、下三约,亦称“三窑”。

石湾,是一个曾经充满烟火味的陶瓷工业小镇,虽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仍抹不掉其沧桑的痕迹。



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石湾的龙窑基本上都没有烟囱,只在窑尾端建一花栏墙,花栏墙中间是窑门,两侧是疏窗,烧窑的烟气是由疏窗直接排出,烧窑师傅根据需要预先是用砖块或杂瓦塞填相应的疏窗孔,以调节龙窑的气流和排烟效果。



龙窑烧制主要用木柴,从炉头“挤火”到“上火”至全窑烧成需近20个小时,烟火会在窑尾的疏窗从早到晚不停地排出。据老陶工口述,石湾陶工到了50年代才对龙窑的排烟装置进行技术改良,在窑尾加建了高高的烟囱。由于烟囱具有拔火拔烟、排走烟气,改善燃烧条件和调控窑内气流的作用,因而有效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改善空气质量。


1958年拆建中的三丫涌。即现石湾镇水浸区的搬运站附近,远观的龙窑就没有烟囱


龙窑不立烟囱,旺季时隔两天可锻烧一次,每日诸冈之上,常有几十座陶窑同时烧窑,烈焰和烟气从窑尾的疏窗冲出,冒出阵阵烟火,此起彼伏,火势熊熊,晚上火光冲天,极为壮观。初次远望者十分惊讶,以为是火警。 






石湾上窑9条、中窑26条、下窑59条。如中窑地域的镇岗就有南风灶、高灶、公益灶、新灶、沙路灶、张槎灶、陈灶、白云灶8条。


解放后,经联营、公私合营改造的石湾陶业得到迅速恢复,龙窑又获得重生,至1958年前后重建、新建龙窑共20多座。



1960年,石湾工人轨道车运产品



此类燃料在窑炉中难以充分燃烧,从烟囱排放出来的烟气和灰尘特别大,像碳粉一样又黑又浓,无数小黑点如梅雨天随风飘落,无处不在。

 
大灶,位于新社岗北麓,清或清前始建,抗战期间废,建国后美陶厂在原址上修复,加建了方形的烟囱。

20世纪50年代石湾工业陶瓷厂多条龙窑并列,烟囱参差不齐。
烟囱一般为红砖砌筑的圆柱空心体结构,上细下粗。
但美陶厂的大灶、日用三厂的公益灶、南风灶的烟囱却是方形的。


20世纪60年代,自左至右,高灶、公益灶(又叫光明灶)、南风灶三条古龙窑并列,可见公益灶、南风灶的烟囱是方形的。

 

1966年石湾日用陶瓷二厂建成全省第一条隧道窑,使用重油或柴油作主要燃料,属于连续式生产的窑炉,与间歇式的龙窑、小樽窑、倒焰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产量大,质量好,黑烟小,劳动强度较低。经几年“文化大革命”的折腾后,石湾陶业终于在1973年开始全面推广隧道窑。


20世纪90年代初,以建筑卫生陶瓷为主时的石湾镇,烟囱林立。

石湾原来大部分的龙窑、倒焰窑和隧道窑被拆除,腾出宝贵的空间建设墙地砖生产车间,现除南风古灶、高灶陶窑和同庆灶三条龙窑之外,其它的龙窑、倒焰窑、隧道窑已全部消失。


据统计,建国后石湾被拆的龙窑61条以上,其中多数是在70年代窑炉革新中拆除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环保节能意识的增强,石湾陶瓷工业生产用的主要窑炉已从落后的龙窑、轮窑、倒焰窑向现代化隧道窑、辊道窑、梭式窑等窑炉进化,燃料从原始的木柴向重油、柴油、煤气、天然气转变,二氧化硫、烟尘等排放量日益减少。



石南桥上看到的石湾烟囱(摄影:唐美)


进入2000年初,佛山陶瓷产业出现大变,石湾镇内大部分建陶企业在市场竞争和政府环保铁腕整治、蓝天保卫战中,或倒闭关停,或向外迁移,许多的陶窑烟囱也随之消失。


每一条陶窑烟囱都是陶瓷工业重要的符号,它印证了石湾陶瓷的历史和环境的变迁。


建于明代的南风古灶、高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产。

走遍石湾,至今幸存的陶窑烟囱有13条

位于石湾古镇文创园(原石湾建华陶瓷厂)内的烟囱。


和平路广场现保留着原石湾建国厂的烟囱,成为该广场的重要符号。


位于石湾新美陶厂公司内同庆灶龙窑烟囱。


位于柏林艺术馆内(原石湾瓷厂)的烟囱。


位于23度艺术空间(原石湾瓷厂)的烟囱。


位于东平河畔的原石湾建国陶瓷厂八车间双子星烟囱。


 位于跃进路原石湾日用一厂烟囱。


原佛山电瓷厂的烟囱。


如今石湾公园绿树葱葱,碧水蓝天。


来源:汉陶专题馆






石湾烟窗摄影:谭浩深拍


建于明代的石湾南风古灶双子烟窗


目前只剩下高灶和南风古灶还有生产,以活化文物的方式来传承石湾千年薪火。


蓝天白云双烟窗



岁月如烟



日落映照古烟窗



日落映照古烟窗



夕照古烟窗



人文气息的烟窗



夜色灿烂耀烟窗



石湾的网红烟窗



霞彩影烟窗



人工湖远眺烟窗



迷人的烟窗夜色



耶稣光映照古烟窗



烟窗风云



烟窗风云



烟窗风云



烟窗倒影



烟窗月色



挺拔的双烟窗



双子星烟窗夕照


  相关链接


石湾陶瓷一厂存货及商标被破产拍卖

美国摄影家镜头中,改革开放前的石湾原貌
石湾东平河北岸西段拆迁方案出炉!投资149亿东平云谷来了

石湾,4000年的制陶史

石湾公,讲古仔

民间艺术社,石湾,街景,爱国卫生,一批佛山五六十年代老照片

传神潘玉书:“美术”观念影响下的石湾陶塑

三代“石湾公仔”著名艺人不约而同的同题作品《弃官寻母》

缅怀梅文鼎

紫微坊街坑梁石湾“公仔荣”——夏阳陶叟梁华甫

石湾公仔,睇定哋,禅城62件陶塑精品将亮相北京!

石湾公——陶艺大师刘泽棉

石湾陶艺在传承与创新中觅新生

灵动质朴的石湾陶器

石湾陶艺在传承与创新中觅新生

石湾行会:石湾缸瓦“二十四行” ,顶峰时期“三十六行”多图看莲峰书院丰宁寺修缮细节 领略石湾瓦脊风采

佛山宝贝——石湾窑吴南石堂素胎香薰宝炉

「石湾陶」屋脊上的秘密

纪念石湾陶塑宗师刘传诞辰一百周年文献、作品展开幕
石湾公园南大门前左右两幅巨型”龙凤浮雕“疑似被拆

石湾公园门前“龙凤呈祥”陶瓷壁画为地铁施工让路进行保护性拆除暂别街坊
石湾旧六景和新八景

实拍石湾最后的红砖屋
石湾公仔的派系之战
广东佛山石湾佛陶集团,时光一逝永不回,佛陶集团的辉煌只能回味
看骆秉章石湾西瓜路口食西瓜破了西瓜路悬案
石湾有个三友岗,三友是什么三友呢?
1978年佛山老照片 “鬼佬”拍摄的南国陶都石湾镇
走进石湾三友岗,再觅慢时光……

岭南陶苑奇葩,妙趣横生的石湾陶器

石湾旧咏:“石湾瓦,甲天下”
石湾三友岗即将大变样

石湾大雾岗宝峰塔重建工程启动
石湾柏林艺术馆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美猴王”石湾贺年生肖陶艺迎春巡回展在石湾陶瓷博物馆开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话说佛山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