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8月31日 上午 12:51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历史

“光辉时代”是怎样消逝的

小西cicero 小西漫谈
2024-07-21
西班牙帝国的Siglo de Oro——成于王权,败于王权。

各位好,昨晚是在上海的最后一晚,去还了个愿,到浦东艺术馆看了西班牙普拉多艺术馆的特展——《光辉时代》。

门票有点小贵,夜场也需要120元每人,但展览对我这样的历史、艺术双料迷来说确实超值,因为该展涵盖了自16世纪开始大量艺术家的作品,提香、鲁本斯、埃尔·格列柯,委拉斯凯兹、当然还有戈雅……
普拉多作为西班牙最好的美术馆,这次特展给的东西还是比较实诚的,虽说不是尽出自己精华作品(不可能),但好歹每个时代每个大画家,都出了那么几幅,狠狠的意思了一下。

所以有条件的朋友,真心建议赶在该展9月1日结束前去看看,挺值的。
漫步在画廊间,感受不同时代画家技法的不同时,你也能鲜明产生一种感悟——诚如特展标题所言,“光辉时代”是怎样从这个曾经的帝国体内消逝的。西班牙从一个画作中都闪着高傲和土豪气息的世界帝国,一点点的最终堕落为了被欧洲看不起的“笨猪”。

西语“Siglo de Oro”,也即“光辉时代”,或者另一种更广为流传的译法叫“黄金时代”。
但这是一个西班牙独有的特殊现象。

曾经光辉无比的西班牙像一朵昙花,开了那么一下,然后就永久歇菜了。
从十六世纪初开始,西班牙通过从美洲掠夺了大量黄金,一度主导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黄金市场。据统计,仅仅16世纪,就大约有225万公斤的黄金、1亿公斤的白银流入西班牙,到16世纪末期世界80%以上的黄金和白银都集聚在西班牙。西班牙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之国。

不仅经济给力,西班牙的国运似乎也不差,当时的西班牙正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盛期,当时欧洲有句话,叫“快乐的奥地利人爱结婚”——出身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以联姻为手段,把欧洲大量的小国都划拉到了一起。而西班牙是这种以联姻代替战争做法的直接得益者。从伊莎贝拉与费迪南举行“伊比利亚婚礼”合并卡斯提利亚和阿拉贡两个王国开始,西班牙的国王就不断通过联姻整合领土,到了伊莎贝拉女王的孙子查理五世(西班牙称卡洛斯一世)的时代,这哥们不仅掌握了德意志、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的大量领土,还统御整个新大陆、另外还占领了菲律宾,他还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号称“世界之王”。而当时的西班牙,也成了人类历史第一个依靠航海时代建立的“日不落帝国”。
一般的“世界帝国”都要不断地征服、杀伐才能够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可你看人家西班牙,一走运发现了新大陆,二走运通过联姻统御欧洲。几乎身不动、膀不摇,就占据了全球陆地面积约五分之一的土地,你说这哪儿说理去?真的是命好。
《查理五世》:16世纪版本的“天选之子”
可是西班牙的好运气,几乎也就在“黄金时代”被用光了,随后其国运就开始急速下降。
从十六世纪中叶开始,西班牙霉运不断,先是因为“世界之王”查理五世过于出挑,遭遇了欧洲国家的联手抵制,帝国最终走向分裂。随后的腓力二世时代,英西战争爆发,无敌舰队覆灭,西班牙海权制霸时代走向结束(这一点历史上其实存疑)。再然后是西班牙王位战争,哈布斯堡王朝绝嗣,英法等新兴列强以此为由公开直接染指西班牙王权。再然后是拿破仑战争、美西战争、直至西班牙内战、弗朗哥时代……
毕加索《格尔尼卡》:“这是您的杰作么?”“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从16世纪到20世纪,西班牙所遭遇的不仅仅是帝国的衰落、光辉的逝去,更有国家的破产、民生的凋敝,而后是人们基于不同意识形态的仇杀、以及专制强人的横行。甚至直到今天,西班牙的GDP在西欧各国中依然处于末流,是“笨猪五国”的组员。更有甚者,这个最早建立近代国家模板的国度,居然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国歌写一个歌词,不是写不出来,而是保王党写的歌词,共和派反对,共和派写的歌词,保王党听了掀桌子。作为一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国家,甚至连这点国家共识都形成不了。

所以西班牙的“Siglo de Oro”不仅一去不返了,还留下了一个长长的阴影,一直影响到了今天。
对比其他的欧洲国家尤其是西欧国家,这种现象是非常特殊的。其他欧洲国家要么默默的存在、默默的富裕,比如瑞士。要么曾经是辉煌的大帝国,如今堕落了,好歹也不太差,比如英法。还有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这样的奇葩,当初国家孔武有力,揍遍欧洲无敌手,号称北方雄狮的时候,老百姓日子没见过的怎么好,可一旦退出欧洲列强竞争序列,反而成为“小国大民”的富裕典范。

那么为什么?为什么唯独西班牙,让其黄金时代一旦逝去,如此决绝呢?难道真的是印加黄金的诅咒,让这个国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或许答案就在于西班牙曾经赖以崛起的那个词上:王权。

西班牙是欧洲第一个建立绝对君主专制的国家,中世纪的欧洲国王往往只是“贵族中的头一个”,水泊梁山宋头领一样的存在,对治下的贵族和其领地没有绝对的权威。但西班牙不一样,它的前身卡斯提利亚和阿拉贡,都是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光复运动中,通过跟异族异教的摩尔人经历血与火的拼杀,一点点把江山打出来的。君主能够调动的资源相比其他中世纪欧洲国王们要多的多。所以卡斯提利亚女王伊莎贝拉才有钱资助哥伦布去探索新航路、意外发现了新大陆。

但伊莎贝拉女王与哥伦布签署的关于“将发现的新领土”的协议也说明了这种制度的弊端:哥伦布将成为这些新领土的总督,替女王陛下“看管这些产业”。
也就是说,西班牙在新大陆上的一切经营,从起初的征服掠夺,到后来的种植园经营,都是“王权直属”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把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那一个又一个总督区和治下的种植园看做一个个超大型的“国营企业”其实也不为过。殖民地的总督们直接向国王负责,听从并也只听从皇室的指挥。

这跟同时代金钱不足、只能让民众凑钱贴份子、在北美殖民地搞起一个又一个“殖民地有限公司”的英式殖民是非常不同的——
是的,今天美国很多州,比如弗吉尼亚,向上追溯其实都是私营的殖民公司。听上去就比财大气粗、“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西班牙式殖民格调低了不只一个档次。

可是西班牙在绝对王权专制指挥下的“国家工程”式大殖民,是有非常大的问题的。简要的说,最严重的有两点:

第一就是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认识到新大陆的财源是自己一块大肥肉,一定要咬住的西班牙国王们为了维持对各大总督区的绝对控制,任命的总督往往都是自己的亲信。可是这种任人唯亲导致了总督们在管理殖民地事务上的脱节与失能。
在黄金白银这样的硬通货逐渐被抢完挖完之后,殖民地的主要产出变成了种植园中的烟草、甘蔗等经济作物,可是种植园种什么作物、培育什么品种、怎么打市场,这事儿是要脑子的。只会机械听命和取悦国王的总督们干不来。
另外市场收支的精密计算也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才能预防腐败和浪费。可是这些东西又是西班牙的体制不能提供的。
于是越到后期,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贪腐、浪费问题就越发严重,种植园体系无法实现自我的良性管理,而这种风气最终也遗毒给了拉美,造成了今日拉美各国发展相对北美落后的现状。

第二,也是更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当拥有了新大陆殖民地这只“会下金蛋的鸡”之后,国王发现自己可以完全踢开本国的工商业阶层,完全不顾后者的意见,在外交和军事上随意妄为。

这一点非常致命,参考英法近代化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国家在近代王权也曾出现扩张,但当王权扩张到一定程度,其所挥舞的巨剑需要更充足的财政进行支撑,而国王所拥有的敛财机器不足以支撑这种挥霍时,国王就不得不回头寻求议会(或者三级议会)的支持。进而就给了民众控制的议会与国王讨价还价或者谈崩了发生革命的可能性。

但这样的故事,在西班牙历史上,不曾、也不可能发生过。
事实上,漫步在展馆里,你也能感觉到,西班牙历史的主角是国王、将军、圣徒、贵族甚至贫民,但唯独缺了一种人:商人。
其实在近代以前,西班牙一些地区(如阿拉贡)其环地中海的私营工商业也曾一度十分发达和繁盛。可是地中海商人们赚的这点小钱,与国王发现的新大陆能赚到的海量金银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于是慢慢的,西班牙国王发现自己完全不需要在乎这些商人和手工业主的意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反正寡人不缺钱。

这就造成了西班牙在“黄金时代”的扩张期,不顾本国工商业利益的极度肆意妄为,将战线拉长到了恐怖的地步。而国王为了维持战争的进行,又用新大陆获得的黄金大规模采购工业品,本国买不到就去外国买。新大陆黄金没运来?那就对民间征收重税,暂时“苦一苦百姓”。
久而久之,西班牙国内的工商业者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必要待在这个国家,忍受国王随时而至的薅羊毛,于是资本大量外流到尼德兰、英国、法国等其他国家。
而工商业主的出逃又加剧了西班牙贵族和贫民阶层的两级分化,更加导致西班牙迟迟产生不了一个稳定、强力的中产阶层,去通过议会制约王室的花销。

最终在这个恶性循环当中,花钱没数而不受制约的西班牙开始频繁宣布“国家破产”,从1596年第一次宣布国家破产开始,直到1939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西班牙居然宣布过18次国家破产,其中19世纪就有八次。
《穿猎装的腓力四世》:西班牙乃至欧洲史上有名的“破产国王”,因为重税和经济崩溃,整个帝国在其手上分崩离析,尼德兰(荷兰)、葡萄牙在其治下纷纷独立。
国家破产,就意味着国家债务不再清偿,货币和信用体系崩解,大量民众的财产化为乌有,经济变成一片废墟……看看马岛战争之后的阿根廷就知道是什么样子了。
但诡异的是,按照英法的经验,国家信用破产之后,往往取而代之的会是一个相对节制、高效、且权力有限的革新政府,可是这种情况在西班牙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西班牙王权一度过于强大而有钱,真正能挣会花的工商业主早早的被出清了。所以新建的政府也根本不会制定新的、更好的财税政策,更没有权力约束和指导国王怎样花钱。

这就形成了另一个恶性循环,一个频繁信用破产的国家是注定无法发展工商业并迈入工业革命的大门的,因为它甚至没有基本的稳定的投资环境。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决心效法祖上伊莎贝拉女王、幻想用自己的英明决断来力挽狂澜。比如腓力二世,他的时代,西班牙的绝对君主制达到顶峰。腓力二世本人也是一位勤勉、精明、谨慎的君主。雄心勃勃的腓力二世决心大有为。

《腓力二世骑马像》:这位国王的才智和精力上确实犹如天使加冕,但一生多数时候却在对着空气输出,一如这幅名画的背景战争一般,是虚构的。
但这些听上去是优点的词在实际执行中,却全部成为了负资产。

腓力二世的精明决定了他对他人的不信任和多疑,用人更换频仍,遥远的新大陆总督也必须每月向他写信报告殖民地情况。而他的勤勉则决定将大小事务包揽,事必躬亲(当然,西班牙的绝对君主专制也允许了他这么做)。他给自己制定了繁重的工作计划,每天疲于奔命,但仍然无法有效合理的分配精力(例如他曾因关注和土耳其的战争而无暇处理对英局势的变化,最终导致了英西战争中的失败)。又由于他谨慎的性格,一些两难问题会显得优柔寡断,拖着不下决定。

另一方面,即使是当时欧洲最高效的通信系统,在管理西班牙这个大帝国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信息的层层传导与迟滞,让国王总是得不到真正有效、及时的信息,机遇有效信息制定合理决策的构想成为了泡影。腓力二世大多数时间是在对着臣下给他编织的幻影勾勒战略。

马德里有时甚至会发现同时抵达的信函分别来自半年前和三年前——各地总督总会告诉国王一些他们想让国王知道的信息,而不是实际正在发生的事。

而帝国的大脑和一来一回的神经传递,总是出现太多迟滞与失真,令许多问题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包括英国问题和尼德兰问题都是)。其结果就是腓力二世时代的西班牙,非但没有因为君主意识到了问题而力挽狂澜,反而是国王本身勤勉、睿智甚至堪称英明的决策,让其国家在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就是西班牙“黄金时代”怎样逝去的故事。
这个帝国,
成于王权,
却也败于王权。

当伊莎贝拉女王在格林纳达城下当掉了自己嫁妆,支持前来觐见的哥伦布去启航发现新大陆时,英明的女王应该也不会想到,她手中的王权虽然是开启这个新时代的钥匙,却也将迅速被这个时代所抛弃,而死守着这份曾经带来“黄金时代”不愿也慢慢不能撒手的西班牙,将会在之后数百年中体尝比黄金时代的光辉更为漫长的衰落、混乱与艰辛。
与曾经名副其实的“Siglo de Oro”一样,那是同样名副其实的“垃圾时间”。
戈雅的这幅名画没来,有点可惜……
我是这样想着,款步结束这次观展的,藏在画中的西班牙历史光辉而又绚丽。
但能把发展的机遇与时代的光辉永恒留下的,
终究不是黄金,更不是王权。
全文完

本文5000字,观展历史随笔一篇,在上海的最后一作,近期会多休息,详情请见《放过自己,安心“坐吃山空”一段时间》。
愿您喜欢,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动力,多谢。

点击图片即可试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