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忽左忽右206|西非的衰落与周天子的礼物

忽友功德箱 忽左忽右Leftright 2022-11-18





本期介绍
相较于历史上的政权斗争与军事成败,经济史,尤其是货币的流通及其历史影响,并不那么为中国人所熟悉。将目光移向东南亚,来自海洋的贝壳凭借其可靠的物理特性成为了一种天然的流通货币,不仅塑造了东南亚乃至中国云南的历史,也对殖民经济与非洲奴隶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什么研究海贝作为货币的全球史离不开中国与中文资料?而在中国历史上,作为贝币重镇的云南是如何颠覆了上千年的中国税制传统?一度连接全球的海贝货币体系又是如何消亡的?听听历史学者杨斌在本期节目里的精彩陈述。
如果你对《海贝与贝币》感兴趣,欢迎你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背景资料补充
西非的黑奴贸易 
16世纪至19世纪时期,通过“三角贸易”,殖民者最先将贩奴船满载着购买奴隶用的货贝、枪枝弹药和消费品,从欧洲港口出发,航行到西非海岸,称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货品交换大批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驶往美洲,称为中程;在美洲用奴隶换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称为归程。一次完整的三角航程需要6个月、可以做三笔买卖、获得100%到1000%的利润。
奴隶的来源主要是非洲西部和中部,黑人被欧洲人通过贸易或袭击、绑架等手段抓获贩往美洲大陆。主要的奴隶贸易者包括: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荷兰人和美国人。部分贸易者在非洲的海岸拥有前哨,前哨有他们收买的当地的部落首领为他们提供奴隶。在长达约400年的带有强烈殖民主义色彩的黑奴贸易中,目前估计约有1200万从非洲运到美洲的奴隶,将航运死亡的一千万人计算入内后,非洲人口损失数据达三千万。

张居正的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年)推广到全国。


《明史·食货志》: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货,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枆。”


将过去按地、户、丁分别征收实行、征发徭役的赋役制度,改为按土地、人丁征收货币与白银。“一条鞭法”明文规定税以银征收,从此银的流通便有了法律的根据,促进了银钱货币流通的发展。

 



马尔代夫的贝币传统


马尔代夫群岛由珊瑚礁组成,占地面积约4513平方公里。珊瑚礁是海贝天然的温床,孕育了天文数字的货贝,因而马尔代夫博得了“海贝之岛”的名称。历史上,马尔代夫以出产海贝、鱼干和航海必用的椰绳著名,当时货贝在马尔代夫采集之后,船运至孟加拉地区以交换当地的大米。历史资料显示,公元4世纪,作为马尔代夫海贝的重要进口国,孟加拉地区出现有关贝币的记载。

 


葛兆光的宅兹中国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也就是今河南洛阳这一重要史实。而铭文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而青铜器何尊就与周文王“赐贝立盟”息息相关。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为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历史系教授葛兆光,于2011年出版的同名书籍,主要讨论了“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等问题。

 
内容节选计阅读10分钟



海贝货币体系的全球脉络:

 

程衍梁

贝币除了在古代南亚流通之外,还有哪些地区在完整地使用贝币体系呢?贝币还出现在了哪些我们所熟知的全球历史中呢?

 

杨斌

贝币首先在南亚地区使用,但南亚地区也很广泛。实际上是从印度的东北部,现在的孟加拉地区、包括印度的孟加拉邦、现在的孟加拉国,到印度的北部,比如比哈尔邦以及中部地区最先使用。因为印度的东北地区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属于恒河流域,经济比较发达。

 

印度大陆的南部,比如宋史中的注辇王国,印度的西部,比如古吉拉特、现在的孟买邦等地区,他们不使用海贝作为货币,因为这些地区离海太近,当然海贝在这些地区也是一种商品。海贝作为货币流通一定在内陆地区,因为物以稀为贵。对沿海地区而言,如果海贝或者海边运来的物品都能成为货币,那这种货币就没有意义和价值;所以海贝一定是被运到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人发现这是外来物,它的来源是可靠的,但是又是极其稀少的,所以它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在印度的东北部孟加拉地区使用海贝之后,海贝向东扩展到下缅甸地区,再进入到泰国中部,然后往北进入到泰国北部,也就是现在的清迈地区,当时称清迈王国,元史称八百媳妇国。清迈地区将海贝作为货币使用,也非常流行,在清迈的纪年、清迈国王编写的法律和石碑中都有详细的记载。

 
海贝由西双版纳往北进入中国的西双版纳地区,也就是云南地区。云南地区和中国西南边疆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的时间,大概就是从南诏中后期一直到明清交替时期,从公元900年到1680年,大约800 年左右。这是海贝体系最东的延伸。

 

泰国以东,比如越南地区不用贝币;云南以北,四川地区不用贝币;泰国以南,马来半岛的北部地区,也就是现在泰南地区跟缅甸的南部地区,或者马来半岛的最北部地区,也有一些社会使用贝币;但在马来半岛的中部、南部以及马来半岛以南的东亚地区都不使用海贝作为货币。

 

海贝体系向西来到非常重要的西非地区。西非地区在公元十世纪,开始使用海贝作为货币。现在关于西非将海贝作为货币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本土的,一种说是外来的。因为西非缺乏货币,所以他们用大西洋的海贝作为货币,被商人知道了这种习俗之后,有大量的海贝通过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被运到了西非地区,开始了从印度洋到大西洋的长途贸易。

 




海贝体系的消亡:欧洲殖民的榨取与明朝税制白银化

 

程衍梁

贝币体系既然对在大航海时代的殖民者有优势,他们可以拿对他们完全没有价值的贝币,通过一系列的欧洲贸易通道去西非换取黄金等贵金属。贝币既然能够服务于殖民体系,为什么又在全球货币市场中消退了呢?

 


杨斌

殖民者对于本地的原生货币体系或者其他传统等,一开始都是不得不接受、不得不依赖、不得不使用,然后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渐加以改变,甚至直接摧毁;以海贝为基础的货币体系在东南亚、印度、西非也是如此。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到了孟加拉地区,开始接受贝币制度,也接受以海贝来交税,但是他们只能把海贝留在印度。英帝国攫取资源的方式是要将各种有利资源和物资或是茶、丝绸运到欧洲去;利润就是要通过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海贝作为税收获得,但最终是要兑换成白银、黄金运到欧洲或者供殖民者本地使用。这是殖民制度对于贝币制度的接收、利用和使用。
 

但是都没有想到的是殖民者之间也有竞争。各国殖民者发现海贝在印度洋大量出产、非常便宜,到西非就可以身价百倍地购买西非最重要的资源:奴隶、黄金、棕榈油等,于是就开始抢购。最初是葡萄牙人,后来是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大量的船只争先恐后地从印度洋把海贝运到了西非。从 18 世纪末到 19 世纪,海贝开始急剧的贬值,出现了通货膨胀。比如,原来 20 斤海贝就可以换一个奴隶,最后100 斤海贝才能换一个奴隶。最终由于有太多的海贝,海贝就变得不值钱。货币的过量供应使得西非的资源全部被消耗殆尽,西非却海贝堆积过量;但海贝既不能当饭吃、欧洲人又不回收、也无法回到印度,所以结局就是贝币制度必然破产。

 

程衍梁

所以,海贝的流通价值因为滥发货币而受到了强烈冲击:来自西欧的工业化的国家,或者说大航海时代的国家用他们的资源非常高效地在短的时期内使得贝币大量超发、超大规模的通货膨胀,最终完全破坏了这套货币体系。那贝币在云南的消失是怎样的历史进程?

杨斌

云南的消失相对来说比较早,在 1660 年到 1680 年年,也就是明清交替的时候就消失了;全球贝币体系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才消失,贝币在云南消失和在全球范围内消亡有两三百年的时间差。


在云南消失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方面是云南逐渐的内地化,云南在明代已经成为中国的十三省之一,汉族移民也成为云南的最大的族群人口,所以云南开始使用和内地一样的货币制度,铜钱逐渐开始流通开来,和原本就流通的白银一起取代了贝币。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海外因素,印度洋的海贝价格飙升。从 16 世纪到 17 世纪再到 18 世纪,印度洋的海贝价值飙升。由于西非对贝币的大量需求,云南的海贝价值和白银相比越来越低。“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海贝开始自然地流向西非、不再流入东南亚,也包含云南。云南的海贝渐渐没有稳定的来源,再加之本地人对海贝作为货币的喜爱程度越来越低,最终云南的贝币制度就慢慢消失了。


程衍梁

全球进程最终是连成一体的,因为海贝在以西非为代表的地区,在无论是换黄金、奴隶、自然资源的贸易中都太过于高效,所以导致全球、尤其是马尔代夫、印度洋产的贝币全部都涌向了西非,导致这个东南亚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币源供给出现了大量的缺口,不再成为一种可以稳定供应的货币。可能它本身这个币种币源就出现了大量的,本身也有很多缺口,它没有那么稳定的一个货币供应了。



本期嘉宾
杨斌,澳门大学历史系教授,《海贝与贝币》作者


本期提到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查看本期豆列

西非/马尔代夫/印度/中国/云南/黄金/欧洲殖民/奴隶贸易/孟加拉地区/贝壳/铸币权/斯里兰卡/季风/清迈王国/西双版纳/马里/双重货币制度/布罗代尔/铜钱/日本铜矿/云南铜矿/吴三桂/康乾盛世/张居正/一条鞭法/云南银矿/货币白银化/葛兆光/宅兹中国/赐贝/周成王/三星堆/青铜器/东印度公司/葡萄牙殖民者/大航海时代/中央集权


👂🏻

文稿、排版:嘉慧
编辑:禾放 

忽左忽右192 | 失败的成瘾品:与曹雨漫谈槟榔的流行与衰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