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忽左忽右123|北条时宗的挑战:从《对马岛之魂》聊历史上的元日战争

正在听播客的 忽左忽右Leftright 2022-04-29

点击蓝字  关注忽左忽右」 






北条时宗的挑战:从《对马岛之魂》聊历史上的元日战争(节选)

以下是本期内容节选,预计阅读11分钟


十三世纪中日之间的民间交往



吕利
对于当时的忽必烈和蒙古政权而言,虽然他们只是刚刚接触大海,但在东北亚已经可以掌握比较丰富的航海信息了。在他们看来,日本不是一个烟波浩渺的、像仙山一样的国家,和汉朝或者三国时期中国人隔着朝鲜半岛远远地听闻消息的时节已经截然不同了。

程衍樑
相较于唐朝时代阿倍仲麻吕从中原腹地去海滨,再坐船横跨东海寻找日本,乃至于飘到琉球这些地方,他们没法通过所谓的“朝鲜通道”。

吕利
因为他们不愿意碰到新罗人。

程衍樑
是的。其实中古时代半岛跟日本的交往是很密切的。百济本身也是日本的盟友。

吕利
虽然后来遣唐使在九世纪的时候被断绝了,以致于中日之间的正式邦交可能一度断绝,但其实在中原王朝和日本之间,包括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和日本之间有很多海上贸易,以及外交僧侣的往来。

平安时代日本朝廷主政的左大臣藤原忠平曾经和吴越国的国王以朋友相称,并且互致书信。那个书信我读起来觉得特有意思,根本不像两个国家统治者的做派,而是“我赠你一些砂金,远隔重洋,希望你身体健康”诸如此类的互致问候的外交。它一直是通过非官方的渠道进行的。虽然后来蒙古帝国书的存在说明这种国家间的通信恢复了,并且导致日本朝廷一时之间没反应过来,但在那之前其实非官方渠道他们已经可以了解很多东北亚航海以及东海之间——比如宁波到日本之间的航海信息。这一切都刺激了忽必烈想去进攻日本,另一方面也允许忽必烈派遣可能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支舰队远征日本。

程衍樑
而且十三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忽必烈灭宋后,许多宋朝所谓的“异族”和遗民们去了日本。比如著名的无学祖元和尚,他后来就成了北条时宗很尊敬的高僧。今天大家去东京和镰仓旅游的话,还可以去圆觉寺,里面就有北条时宗本人的坟墓。

此外,前几年大河剧《平清盛》里有一集平清盛跟源赖朝的父亲源义朝两个人单挑的时候就拿了一把中国式的宋剑。此外,我记得《罗生门》里面,三船敏郎扮演的强盗带武士去古墓,去之前就说在那边发现了一个墓穴里有很多好东西,还说“我这把剑就是从里面拿出来的”,而他那把剑也是一把宋剑。所以中国剑的元素在日本影视剧里是古已有之了,可见当时两国通过民间手段的往来之繁盛。

吕利
最著名的遗产就是茶了。此外,东大寺的南大门和已经被毁的老大佛殿也是来自现在宁波市范围内的雕塑家陈和卿带领一些中国的工匠打造的。不过,他们可能不是直接从浙江过去的,而是作为在博多唐人街生活的华人工匠被僧人雇佣的。
那时博多有稳定的唐人街建制,而且很多人在当地既有中国人身份,也有日本人的身份。比如有中国人受雇于神社,并且在神社名下拥有领地的,乃至于成为纳税的小地主。如果有这样密切的商旅往来,理论上派遣军队过去也不会有导航之类的问题。这也是十三世纪中后半叶时,蒙古能够发起这样一场大规模远征行动的一个物质基础。


迷信护国战神不是日本的专利



吕利
我们可以提一下神风的概念。不讨论神风的护国属性,只讨论它的宗教意义:在神道上神显灵,于是刮了大风把异国的敌人吹垮了。这其实是元日战争时期日本最流行的叙事。

当时日本的幕府主要负责军事准备。在第一次元日战争之后,外交变成了军事的延伸,斩首使节也由幕府定夺,这是主外。而主内的事物其实朝廷和宗教势力反而出了很大的力。

但所谓“主内”其实也就是祈祷。比如说佛家的密教有所谓的“调伏”,下咒去诅咒做法,尽可能妨碍异国入侵的脚步。据说1945年的时候,日本政府还曾经召集过全日本密教的僧侣和阴阳师,去调伏罗斯福,这是一个都市传说了,但这也可以说是镰仓时代宗教意识的一种延伸。当时的人认为神佛的神秘力量可以阻止这场战争。

程衍樑
有掌管这个事情的主神吗?

吕利
有很多的。因为日本是泛神论的体系,所以不只是神,还有佛、菩萨,历史上都留下了记载。比如说最著名的关于原始战争日本方面的史料《八幡愚童训》。“八幡愚童训”这五个字的意思,就是让小孩都能懂得八幡神在这场战争中显灵的一个解说书。这份史料其实是一份宗教宣讲文献。

有很多人根据文献说当时日本的武士喜欢单打独斗,蒙古人反过来作战的时候进退有序有纪律,乃至于认为日本的战斗方式非常过时且原始,科技也非常落后。但是原本史料的潜台词并不是说日本落后,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八幡神是真的行。一显灵,这些武士马上就把蒙古军队反推回去了,这也是最流行的一个说法。

像爱染明王,他最经典的形象是张弓搭剑。在寺里面有一个传说,就是说在元日战争的弘安之役时,僧人向爱染明王祈祷,希望两军能够没有一人死伤,蒙古和平退兵,以及这场战争不要发生。当时寺里面的传说是爱染明王像在夜间射出了一支神箭,一路向西飞去,结果那天晚上果然就刮起了神风,把蒙古人刮跑了。

那时日本的宗教界对于“主内”这件事怀有极大的热忱,神风刮起来之后他们也认为这件事情确实是自己的功劳。当时的朝廷也认为这件事情说明我们的祈祷应验了,神起作用了。而且弘安这件事还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因素,就是台风或者气旋不正常的天气当时一路横贯了整个西日本。

当时京都宫廷的日记里,几天之后就开始记载有狂风大作了,他们能够切身体会到反常天气介入了局势。所以对于当时的朝廷而言,这就是实锤,无可辩驳的一个奇迹。

麦教授
这就像几千年前在爱情海边上,诗人们所吟诵的这些战争史诗中间,他们能感觉到自己跟神灵之间的那种联系。阿芙罗狄特愤怒了!

程衍樑
同时代不仅是在日本,即使是在被蒙古消灭掉的南宋,当时也有许多祈求神灵的人。之前我们节目里面吕利提到了这本周思成写的《大汗之怒》。其实周思成写的时候搜集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其中就涉及到一个神灵间的较量。时间大约是蒙元灭宋的时候,《汉藏史籍》里有所记录。当年忽必烈进攻南宋之前,曾经命令过一位来自尼泊尔的能工巧匠阿尼哥来塑造一尊大黑天神像,请求帝师八思巴,也就是蒙文的发明者,向大黑天祈福。

当时还有一个汉文的材料是《佛祖历代通载》,第22卷里记载了一个特别有意思故事跟《汉藏史籍》里面神像铸造的故事有所对应。蒙古兵围攻襄阳的时候,襄阳的居民就祈求武当的真武大帝。

因为南宋的皇帝历来普行道教,真武祖师也就可以理解为护国战神。本应当是真武祖师法力无边,但没想到他们祈求之后得到的神谕是“有大黑神领兵自西北方来,吾亦当避”,居然是说我也打不过他。

吕利
但蒙古人不信偶像崇拜。

程衍樑
所以其实有很多神灵间的战斗,有点像荷马史诗里面记载那种古希腊人的那种架空的斗争,都是建构在真实的历史争端之上。比如说犹太人的《出埃及记》里,法老作为埃及神在人间的代表,而摩西就代表了耶和华的神力,这样的神力较量同样存在。


蒙古军队与镰仓武士的实际战斗表现



程衍樑
国内这两年引进了梅天穆的那本《蒙古战争艺术》。这本书里有个很有意思的说法,似乎也是北美蒙古史学界的一个公认的看法:蒙古军队中有大量精锐士兵,但是他们很难被称作世界范围内第一流的战士。他们举例说,蒙古军队面对当时世界上最一流的武士往往会呈现出不太好的战绩。比如说十三世纪末,蒙古军队六十年内三次遭遇到马穆鲁克的军事力量,在西亚遭遇过三次挫败。

第一次当然是怯的不花那一次,旭烈兀回师了。后面四十年中蒙古和马穆鲁克又发生了两次对阵,都是以惨败告终。那么蒙古在东方就是两次与北条时宗的对决,这跟今天中国人谈论这段时期的基础印象好像不同。中国人一般讨论这些问题会倾向于传统史观,也就是假使没有神风的话,日本肯定就变成蒙古的一个行省了。

但是显然史学界有很多不同的看法。那么具体来说,比如文永和弘安这两场战役,日本武士的战斗表现怎么样?刨除了神风这个因素之外。

吕利
首先弘安之役我们是可以排除的,但在文永之役里,其实我们可以更仔细地看到,在古代的两栖作战中很难排除水文和气象的因素。

其实文永之役并不是博多湾迎来的第一场两栖作战。在平安时代,大约1019年的时候,有一批女真人可能在当时已经掌握了南下日本列岛的航线。他们掌握航线的证据就是当时1019年的时候,有一群闻所未闻的“刀伊”。他们从海上几千人过来之后,突然出现在了博多湾上。当时的博多湾正对着福冈。福冈现在是一个沿海的城市,如果往里走一点的话,在偏内陆的地方有个叫太宰府的机构,是当时九州的行政和外交的中心。

麦教授
《仁王》里的第二张地图。

吕利
对,《仁王》里一个非常像官府的建筑。当时突然有敌人来袭,一路从对马烧杀抢掠过来,然后进入了博多湾。路线其实和蒙古人文永之役时进攻的路线一致。那么他们在进入博罗湾之后,当时的太宰府是没有时间去动员整个九州的兵力的。他们纯粹的遭遇战不像蒙古袭来的时候,他们至少是有预警的。

那么这个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调集府内所有的文武官员一起上阵,先把他们赶回去再说。第一仗勉强把他们赶回海上之后,接下来这帮所谓的贼人想要逃跑。但正好这个时候博多湾内开始刮起了北风,北风向南吹。博多湾是一个自南朝北开口的这样一个海湾,所以他们就被困在港内不能出去。

这个时候太宰府的人因为仓促应战,他们没有军船也就没有办法渡海到博多湾的另外一头去围攻他们。但没有想到正好一阵北风把他们堵在港湾里面,于是他们就等到了把军船调集好之后,然后再过去围攻,最后终于把他们击退了。这就是当时1019年的时候,一场小小遭遇战的逻辑。

博多湾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现在去福冈,会发现博多湾其实是一个比较浅且宽,而且周围没有山峰阻拦的一个扁平地形。在这样一个地形里,风浪其实是很难控制的,不会像后来现代意义上的海军基地那样有一个封闭的海湾,而是在一个开阔的海面上。

对于当时元朝的远征军来说,第一战没有打下来,没有建立起一个基地,没有把日本人击溃。军队在海上悬停了一夜,突然开始刮北风,你该怎么办?他们开始调集小舢板,然后开始整夜骚扰,把你围困慢慢憋死。你该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元朝的指挥官在指挥一场史无前例的渡海作战时需要考虑的。

而镰仓武士们需要做到的是什么?非常简单,就是让这一些顾虑爆发。当然我们并不确定这些武士本人他们知不知道这些事情。但在战术意义上面,只要能够把蒙古人逼到一个在海上进退维谷的阶段,蒙古人几乎可以说是必然要退兵了,不然是要等待着被全歼的。



|||END|||



节目后期:hotair | 制作总监:王若弛
文字整理:Hualun | 排版:李文浩






苹果播客 | Spotify | 小宇宙App | 网易云音乐
喜马拉雅 | 蜻蜓 FM | 荔枝 FM
央广云听 | 芒果动听 | 阿基米德 | 三联中读
搜索『忽左忽右』订阅收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