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梦想+压抑+迷失=高考人格?普林斯顿大学文化社会学新书解读(视频版)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文化社会学家、名著《学做工》作者保罗·威利斯的中国研究:


1. 考上大学,要做城市梦、消费梦与互联网梦 

2. 考上大学,要学会延迟满足,而不是当下个性满足 

3. 考上大学,要下既梦想又压抑的深层功夫 

4. 考上大学之后,陷入迷失的认同


文献来源:Paul Willis. 2019. Being Modern in China. Polity.



该视频已上传到B站,我整理了昨天收到的留言评论:



No.1

小时候我想的是大学非去北京不可,但是我现在在我们省省会读书(我们省经济不是很发达那种。但是现在我没有一个非要去的地方了,哪里能让我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去哪里,因为我想活的舒服不想一辈子为一个房子努力。


No.2

所以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就是需要学会如何去服从,社会中一直在培养这样的人,从小学到研究生,不需要你有个性有想法有创新,只需要你听话和服从。


No.3

其实感觉这个不仅仅是高考生的问题,而是现代性的问题……这样的陌生和迷失发生在整个时代的年轻人身上,而不仅仅是高考生。反而我觉得应该反过来,无论高考还是进城务工,其实都是在经历一个和熟悉的共同体割裂的过程,而“回去就意味着失败”,所以它们更像是一个现代性的结果或者说现实反映。这是一代人都在经历的疼痛。


No.4

这是最近几天在满天所谓“高考应援”的噪音下我看过最好最有意义价值的视频,没有之一,因为这视频关注了大众忽视的问题。


No.5

最后那个农村女生的话泪目了。


No.6

但如果真的能从这种迷失中走出,这又不失为一段宝贵的经历



我曾经写过这本书的文字版介绍,见下:


名著《学做工》的作者新出了专著,研究能考上大学的中国学生是什么样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