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NO.1 反恐法学院寒假社会调研之团队介绍

2017-03-18 反恐法学生之友


反恐法学院寒假社会调研之

团队介绍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筑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我们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内容。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国家安邦强盛的基础,是社会安定进步的基础,是各民族安居乐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党的执政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期间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海北藏族自治州是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例,成为了展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民族友好关系的一个窗口。海北藏族自治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开创了团结和睦、融洽共处的和谐景象。

反恐法学院结合学院特色,在寒假开展了以“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州过程中的模式和经验进行调研。

本次社会调研活动借助田野调查方法对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进行实地考察,以相关文献、交流访谈和获取的数据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对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提出客观的认识,评价与思考。

本次调研活动从2017年2月15日开始至2月20日,为期六天。由穆兴天教授和古丽那尔·乌斯曼江教授担任指导老师,队员由一名研究生和五名本科生组成,覆盖藏汉回三族,分别为郑智泽、切吉俄日、张海燕、朱海瑜,曹艺、祁明君。


指导老师介绍


穆兴天(穆赤·云登嘉措)藏族,青海贵德县人。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执行院长兼民族宗教研究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民族宗教问题、“三股势力”及其反恐政策。


古丽那尔·乌斯曼江,女,维吾尔族,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法学院民族宗教研究院教师,主要从事民族法学、民族宗教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我们这个团队的成员就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大家团结协作、彼此信任。团队的实践活动既是对同学们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同学们深入社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锻炼。大家都感到在活动中收获颇多,不仅收获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也收获了丰厚的友谊。



队员介绍


郑智泽,西北政法大学2012级民商法本科毕业,民族宗教研究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民族法。通过本次调研,对海北地区的民族和宗教情况有所了解,将课程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加强了自己用社科法学理论回应海北地区法律与民族宗教互动关系的能力。



队长:切吉俄日,出生在安多藏区,从小就对民族关系问题很感兴趣,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组织了这个课题。在此次活动中,我们总结海北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在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中的经验,同时通过田野调查总结出其中的一些问题,为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模式提供一个好的建议。此次活动受到了反恐怖主义法学院的高度重视。经过穆兴天院长和古丽那尔•乌斯曼江老师的专业指导和才让卓玛老师的建议,成功地完成了此次调研,我们在这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张海燕,来自美丽的青海。在生活中,学习理论,并付诸于实践,带给我们的是成长。此次的调研我们收获满满,感谢我们的团队,感恩在此次调研过程中带给我们帮助的所有人。走过千山万水,才知祖国山河之壮丽。了解、走进,深入、才知哪里该落脚,走走停停,学习,感悟。带着这份执着,我们一路向前。



朱海瑜,2015级反恐法2班,来自甘肃兰州。通过这次青海调研,更好的了解了少数民族,看到了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是如何团结相处的,听见了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切身感受到了民族地区人民的热情与温暖。



曹艺,2014级哲学专业。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收获了无法从书本中感受到的心得体会,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在此过程中不断成长。在本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其他方面的知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祁明君,我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走出来,进入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大二上半学期结束的寒假里,本次调研队伍回到了青海海北州。一个神奇的存在,我们来到神秘的海北州,在这里,追寻着想要的答案,收获的不只是学识,在这里成长了起来,见识各种人,物,景,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二十多岁的我们啊,在大美青海的土地上长大了,我们,满载而归!



通过假期几日的实地调查走访,我们了解并掌握了海北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基本现状和已取得的显著成果,之后,我们将带来详细的后续报道。



文案、照片/反恐法学院寒假社会实践团

编辑/宣传部  杜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