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底线一旦被跨越,后续连锁反应何以预料?|教育时评

zbs8270886 作文与课件
2024-09-08

底线一旦被跨越,后续连锁反应何以预料?|教育时评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汤师爷那句关于县长上任如题图文字策略的台词,以其犀利的讽刺揭示了权力运作的某种真相。

而今,这一幕似乎在山西太原的教育领域悄然上演。

教育局的一纸通知,将放学时间提前两小时,转而以“课后服务”之名,向家长们收取费用,每学期180元,虽看似小额,实则暗藏玄机。


“课后服务”,顾名思义,与义务教育的免费性质截然不同。

它似乎以一种巧妙的方式,绕过了教育公益性的底线。

家长们面对这样的安排,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他们理解因工作繁忙无法及时接孩子的现实困境,这“课后服务”看似提供了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那明确的“请交钱”三字,又让人不得不质疑,这是否是对义务教育免费原则的变相挑战。

自愿参加的口号背后,实则隐藏着难以言说的无奈。

家长们深知,不参与就意味着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

或是担心错过老师可能在“课后服务”中传授的知识点,影响孩子学习进度。

这种“自愿”之中,夹杂着多少被迫与不安,不言而喻。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校外辅导市场的规范,这种“课后服务”似乎成了填补空白的新常态。

家长们虽心有不甘,却也大多选择接受,毕竟相较于高昂的校外辅导费用,这180元显得“可以接受”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大的图景,不难发现,这实则是义务教育费用负担的隐性转移,是对教育公平原则的一次微妙侵蚀。

不要小看这每人每学期180元的费用,当它乘以成千上万的学生数量时,便汇聚成了一笔庞大的资金流。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收费标准更是千差万别,有的高达每小时3元,一天便能多收一两万元,且这样的价格并非一成不变。

其上涨趋势与医保、养老等费用的增长相呼应,透露出一种不容忽视的经济压力。

常言道,底线如同薄冰,稍有不慎便步步沦陷。

从最初简单的调整放学时间,增设收费课后辅导,到如今每小时费用悄然攀升至1至3元,乃至未来可能预见的5至10元。

这一连串的变化,无不在警示我们:

一旦底线被轻轻触碰,其后的滑坡便难以遏制。

更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趋势似乎正蔓延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深圳某中学以食堂订餐为条件,限制学生在教室用餐与午休,阳光下操场就餐的场景。


不仅是对学生基本权益的漠视,更是对教育底线的一次公然挑战。

为了区区七八元的餐费利润,牺牲了学生的舒适度与尊严,这样的“底线”,是否还值得我们坚守?

我本不愿涉足这敏感且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毕竟每个人的感受与立场不同。

就像对“课后服务”持正面看法的网友,他们的观点虽与我相左,却也是真实存在的声音。

然而,现实总是以一种不容忽视的方式,不断验证着“底线一旦被突破,便会有下一次”的预言。

再看看如今的家委会现象,它本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却渐渐异化为某种“隐形收费”的推手。

教师节礼物的纠结,家长群的喧嚣,乃至动辄数百元的班费收取,无一不在提醒我们:

过去那种简单纯粹的教育环境已渐行渐远。

曾几何时,教师节的祝福只需一张贺卡,一句感谢;而今,却变成了物质与金钱的较量。

那些认为“不过是个按摩仪,何必大惊小怪”的声音,其实正是忽视了这种变化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问题——

即教育生态的逐渐失衡与异化。



更有甚者,如近日曝光的“家委会收取高额班费”事件,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了极致。

每个学生500元的班费,看似是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零钱麻烦,实则是对家长经济负担的变相加重。

这种打着“为了班级”旗号的收费行为,无疑是在侵蚀着教育的纯洁性。

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的底线,究竟还能承受多少次的突破与践踏? 


学生班费高达500元,何等家境能承受?未来若涨至1000,亦非不可能。

别以为这笔钱会闲置,它会被用来购置教辅、参与各类活动。

真正令人忧虑的,非收费本身,而是我们对此的麻木接受。

正如鲁迅所言,做奴隶尚有挣脱之念,但若沉醉于奴役之美,便是彻底的沉沦。

网友口中的“越来越好”,实则警钟长鸣。

面对底线的一再退让,我们不禁要问:

这妥协之路,何时是尽头?未来,我们还能退让多少?





最新时评


从幼儿园到足球场的扭曲现实


最近很多人开始很想念老胡了……


理性反思:国足失利背后的多维审视


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坑,都是因为“轻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作文与课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