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近视率超28.3%!最新指南揭晓阶段性防控重点,2方面策略打响视力“保卫战”

医学新视点 医学新视点 2023-11-23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视是一种屈光不正,即当眼睛调节放松时,远处物体的光线进入眼睛,聚焦在视网膜前方。近视是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疾病,当前,全球近视患病率超过28.3%,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9.8%,而高度近视患病率将由目前的4.0%上升为9.8%


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部并发症(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近视性黄斑变性等)的风险显著增加,并已证实可导致永久性视力障碍和失明。近视管理不容忽视。本文我们结合《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等,来看看近视可以如何进行分类?其风险因素如何?阶段性防控重点以及对应的干预策略如何?


图片来源:123RF


近视如何分类?



当眼球调节放松时,根据等效球镜度(SE)划分:

  • 近视前期:-0.50 D<SE≤+0.75 D;

  • 低度近视:-3.00 D<SE≤-0.50 D;

  • 中度近视:-6.00 D<SE≤-3.00 D;

  • 高度近视:SE≤-6.00 D。


影响近视的风险因素有哪些?



近视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中有任何一方近视均会增加患近视的风险。

  • 环境因素:包括户外时间过少、近距离用眼负荷、书写姿势、饮食营养、家庭学校光环境、电子产品使用时长和睡眠时长等。


近视如何预防与管理?



近视发展至高度近视是一个渐进过程,针对近视的不同分类阶段(近视前期、低度近视期、中度近视期和高度近视期)特征,采取及时、适宜的防控干预策略,推迟近视发病年龄,控制近视进展速度,加强高度近视管理。


1. 近视前期防控管理重点为:延缓近视发生

这里针对的是:尚未发生近视的儿童青少年

1)行为干预

  • 提倡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鼓励每天户外活动2 h以上;

  • 加强读写姿态管理,严格限制高负荷近距离学习;

  • 合理饮食;

  • 保持充足睡眠,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长;

  • 改善用眼环境,合理调整室内照明和桌椅高度。

2)临床干预

针对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或眼部屈光参数急剧下降的人群,应尽早开展遗传筛查,评估高度近视发病风险。


2. 低中度近视期防控管理重点为:控制近视进展速度

这里针对的是:对于已经近视,但尚未发展为高度近视的儿童青少年人群

1)行为干预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例如持续保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严格控制近距离工作总量,减少单次近距离工作持续时间等。

2)临床干预

临床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具有一定的近视防控效果,能够延缓35%~80%近视进展。


3. 高度近视期防控管理重点为:降低不可逆视觉损害

这里针对的是:高度近视者(包括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群体)

1)行为干预

  • 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 告知患者病理性高度近视常见并发黄斑出血、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萎缩、黄斑劈裂、视网膜脱离等眼底病变;

  • 嘱咐患者防止或减少眼部碰撞;

  • 患者要减少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 遇到眼前有黑影、出现闪光感或视力下降时,必须尽快就医,检查视网膜是否有裂孔、脱离等问题。

2)临床干预

  • 以屈光矫正为主要目标,可采用多焦点软性角膜接触镜、近视防控相关框架眼镜和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

  • 为减少高度近视者配戴框架眼镜引起的物像缩小,可考虑硬性角膜接触镜矫正;

  • 对于18岁以上屈光稳定且有摘镜意愿的患者,可选择屈光手术,如角膜屈光手术或眼内屈光手术,但术前应前往规范的医疗机构做详细检查,遵医嘱制定手术方案;

  • 对于屈光手术矫正后的高度近视患者,仍需要定期检查眼底,注意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的防范和治疗;

  • 对于眼底病变明显呈现出进展性,尤其存在明显后巩膜葡萄肿、黄斑病变等,可考虑后巩膜加固治疗等处理。


推荐阅读


欢迎投稿:学术成果、前沿进展、临床干货等主题均可,点此了解投稿详情

参考资料(可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专业委员会,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视光学组, 等.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 高度近视防控专家共识(2023)[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3, 25(6): 401-407.

[2] Baird PN, et al., (2020). Myopia. Nat Rev Dis Primers, doi: 10.1038/s41572-020-00231-4. 

[3] Amberger JS, et al., (2019). OMIM.org: leveraging knowledge across phenotype-gene relationships. Nucleic Acids Res, doi: 10.1093/nar/gky1151. 

[4] Morgan IG, et al., (2021). IMI Risk Factors for Myopi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doi: 10.1167/iovs.62.5.3. 

[5] 吕帆, 胡楚南, 蓝卫忠, 等. 亚洲近视管理共识[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2, 24(3): 161-169.

[6] 徐琼, 赵明威. 国际近视研究院《近视控制的行业指南和伦理考量》解读[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 39(12): 1086-1090.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版权说明: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团队,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授权请在「医学新视点」微信公众号留言联系。

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分享在看,传递医学新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