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庐山会议上,贺龙为何猛批彭德怀不留情面

瓜田农妇 2024年09月13日 14:19
来源:《同舟共进》杂志2015年第2期
作者:文云乡

1959年的庐山会议,彭德怀率团访问八国刚回来不久,本来要请假,让黄克诚代会,但毛泽东亲自打电话让他参会,彭德怀才决定上山。

6月29日,彭德怀、贺龙、康生、张闻天、习仲勋等集体乘车到武汉,然后换乘轮船,于7月1日早晨6时抵达九江。

一路上,彭德怀与张闻天、贺龙等多有交流。看到红旗点点,人流浮动,炼钢的热情胜似七月骄阳,彭德怀说,多好的人民啊,完不成任务咋办?

贺龙说,那就只好粗制滥造虚报产量了。

彭德怀脱口而出,要不是我们的人民好,也要出现匈牙利事件了。

张闻天闻听,马上制止彭德怀。

彭德怀从7月3日到10日的8天时间内,在小组会上一连作了7次发言或插话,谈了一些情况和问题,有的措辞较严厉。

特别是关于反“左”、反对个人崇拜的问题,彭德怀提出了8条全局性的、尖锐的意见:

1. 人民公社办早了一些,高级社的优越性刚发挥,就公社化,而且没有经过试验,如果试验上一年半年再搞,就好了。

2. 北戴河会议以后,搞了个“左”的东西:“全民办钢铁”这个口号究竟对不对?

3. “全民办工业”,限额以下搞了1.3万多个,现在怎么办?

4. 每个协作区、省要搞个工业系统,这不是一两个五年计划能办到的事情。

5. 我们党内总是“左”的难纠正,“右”的比较好纠正。“左”的一来,压倒一切,许多人不敢讲话。

6. 成绩是伟大的,缺点是一个短时间(9至11月)发生的,而影响则不止3个月。

7. 换来的经验教训是宝贵的,人人有责,人人有一份,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内。我也有一份,至少当时没有反对。

8. 现在不是党委的集体领导作决定,而是个人决定;第一书记决定的算……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

客观地说,彭德怀的上述发言和插话,锋芒毕露,言辞尖锐,也不可能不传到毛的耳中。

7月10日,毛泽东布置讨论会议纪要,7月11日办公厅通知,15日会议结束。
彭德怀原打算会议结束到南京视察,但认为会议没有解决问题,就致信毛泽东,此信在7月14日送出。
7月15日,中办通知,会议延期。“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印发与会代表,而且林彪、陈毅、黄克诚、安子文等也被通知上山开会。
7月16日,各小组开始讨论彭德怀的“意见书”,7月18日,彭德怀说这是自己写给毛泽东的私人信件,并不是什么意见书,要求收回,但无人理会。
7月23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嬉笑怒骂,纵横捭阖,给彭德怀定性。
客观地讲,就几个老帅而言,朱德同情彭德怀,而聂荣臻、叶剑英则不只着眼于信件,而从彭德怀的态度说起,言辞恳切处,让彭德怀究竟是张飞还是魏延,要以低头检讨来证明。
毛泽东的所谓“文武合璧相得益彰”更是语惊四座。
林彪话语不多,杀伤力极强,句句一针见血,但林彪澄清了会理会议他写信与彭德怀无关,令彭德怀颇为感激。
未见刘伯承、陈毅更多的过激言辞,而颇为显眼的则是贺龙。
左起:罗荣桓、贺龙、聂荣臻
7月21日,贺龙在小组会上谈了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干劲不足,而不是头脑发热和虚报。我们的缺点还不到一个指头。这么大国家,这么多人,工作上有一点缺点、错误,有什么奇怪的?而且缺点、错误很快纠正。”
对于出现问题的原因,贺龙认为:
“我们去年出现的一些‘左’的偏差,也只是在克服了右倾保守错误、执行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工作方法上有些缺点所产生的。既是这样,就谈不上什么小资产阶级的疯狂性和什么难于克服的错误。”
贺龙对彭德怀的信的评价是,“我对彭总给主席的信,觉得在总的估计上是不恰当的,是把问题说得过于严重”,“彭总信上说,今年不可以继续大跃进,这个看法我也不同意”。
从贺龙上面的发言可以看出,他也只是就信中的一些具体表述谈了点看法。但是,他此次发言中的一句话,对毛泽东产生了一定影响,他说:
“我记得彭总在火车上曾说过:‘如果不是中国工人、农民好,可能要请红军来’。”
这句话分量相当重,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因此,毛泽东在23日讲话中,明确提出“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
此话一出,让与会的解放军高级将领非常震惊,以为军队面临分裂的可能,还好毛泽东后面加了半句“我看解放军会跟我走的”,这才让人稍微舒了一口气。
贺龙一向为人仗义,为何批起彭德怀来不留情面、火力十足呢?
有分析认为,或许出于以下原因:
一是对待大跃进持不同观点。贺龙支持大跃进运动,他认为困难虽然存在,但更应看到成绩,指出“当前的问题是干劲不足,而不是方向和具体工作安排或指标上的问题”。
贺龙党性很强,坚持自己的观点,为此不惜跟彭德怀对立。尤其是中央已经对彭德怀的“问题”定性,就更没什么好避讳的了。
二是私人关系存在一定嫌隙。除刘帅之外,十大元帅里贺龙与彭德怀也不那么融洽。彭德怀为人严肃,和贺龙这样曾在旧军队位高权重且侠气颇重的将领,性格上是不太吻合的。从革命初期,两人的关系就不够和谐。
尤其是一桩早年往事,让彭德怀对贺龙感到不满:
彭德的入党介绍人是段德昌,他入党时间在十大元帅里是最晚的,彭德怀对段德昌极为敬重。
但段德昌在“肃反”扩大化中被自己人杀害时,贺龙在场却无能为力,虽然作决定的是夏曦,但这件事在彭德怀心里埋下了种子,从此对贺龙没有好印象。
延安期间,彭德怀曾经向毛泽东建议,派贺龙去苏联学习。当时彭德怀已经对贺龙有不小的意见,但毛泽东没有采纳这个提议。后来毛泽东评价这件往事:那个时候,在政治上已经是不信任了。贺龙尽管一直没有明说,但不表示内心没有看法。
而在解放战争时期,一野的根基是贺龙的嫡系部队,一野没有由他亲自指挥,而是归彭德怀接管。
贺龙没有表达意见,还在1947年彭德怀跟廖汉生、贺炳炎等人发生冲突时支持彭德怀,教训曾经的嫡系部下。但这更多是出于顾全大局的角度,不代表贺龙个人心里没有情绪。
庐山会议之后,1959年9月17日,林彪接任国防部长。
9月26日,中央军委发出通知:
根据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央军委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林彪、贺龙、聂荣臻,而贺龙则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1月10日,贺龙为国防工委主任。


实际上,在此之前,彭德怀至少有三次提出辞去国防部长一职,都没有得到毛泽东的同意。
但在庐山会议上,1959年7月25日,曾希圣质问彭德怀:
你对林彪当中央副主席是否有不满呢?
1962年9月24日至27日,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决定成立两个专案审查委员会,对彭德怀和习仲勋进行审查,贺龙任彭德怀专案审查委员会主任。
但应该说明,此专案审查历时两年,没有强加给彭德怀所谓“里通外国”的“罪名”。
而在1965年,据说也是贺龙顺应领导人的意图,提出取消了军衔制。
也是在1965年7月7日,“按照贺龙、康生的指示”,中央党校派人与彭德怀谈话,11月28日,彭德怀再次复出,离开北京赴成都就任三线建设第三副总指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瓜田农妇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