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反对山大筹建主校区,不是因为章丘,而是因为没诚意

2017-02-16 关心山大的 大学声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搬家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谓“安土重迁”,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更是如此。

 

国内大部分高校,都是在1995-2005年这十年里,完成了基本的学校之间合并,校区基础建设之类的进程。

 

虽然一直有某学校在哪建了个新校区,某某学校在校园里建了一座大楼之类的消息,但一般都是做的增量的买卖,近几年以来,非常罕见听说重量级高校整体搬迁的事情。



而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山东大学将把济南市区内六个校区的各院系整体搬迁到章丘的消息,不仅成为山大教师和学生,校友圈子里热议的焦点话题,更随着部分校友对于搬迁计划表达的激烈反对,而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圈子鸡年里第一场大事件。

 

学校官方日前专门以发公开信《关于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建设事宜再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的形式,向社会解释搬迁缘由和计划。

 


关于山大搬迁的消息,实际上从年前就已经开始发酵,在校友的圈子里早就吵成一锅粥了,在知乎上,几个相关问题的总阅读量已经近百万人次的级别,而山大官方到今天才给出官方解释,也算是真沉得住气。

 

山大这次举家搬迁,是真的能像校方所宣称的那样,是山大数万教师学生人心所向,奠定百年山大新基业的历史性工程,还是像其批评者认为的那样,是自毁家业作茧自缚,崽卖爷田不心疼的败家子行为?

 


山大对于陈大夫来说,也算是半个母校



陈大夫对于山大,还是有一份挺特殊的感情的。

 

我从小就在济南长大,上小学时暑假天天去千佛山校区(原来的山东工业大学校园)的露天游泳馆学游泳;上中学时去中心校区上新东方英语的补习班;高考时,山大也是我的头号目标学校(虽然最终的分数离山大的录取分数线还有十万八千里)。

 


大学时,还在山大读了一个双学位,四年中的三年里,每个周六周日和寒暑假都要到中心校区去上课,身边的同学一半多就是山大各校区的学生。

 

从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是学业的知识,还有我在原本自己的学校里学习时,几乎从没感受过的学者精神。

 

毕业以来这几年,有人问我是哪个大学毕业,我有时也会自称是山大的,毕竟拉大旗作虎皮,显得更有面子。

 

也正是因此,我对于山大的发展和命运,总有一份和其他学校不同的关注与感情。

 


山大,一所三地八校的奇怪组合体



山东大学在全国高校里,有两个数据是永远堪称佼佼者:

 

第一个数据是招生人数,每年本科生入学人数都要上万,相当于北大+清华+复旦每年本科入学人数的总和,在39所985高校里堪称首屈一指。

 

另外一个在全国高校里排名数一数二的数据,则是学校校区的数量。

 

由于历史原因(今天的山东大学是本世纪初由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和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一而成,而三校之前就各自有2+1+1=4个校区),再加上历任领导的决策(比如齐鲁软件园校区和兴隆山校区的上马建设,各有各的故事),目前山大在济南一共有6个校区,而且互相之间非常分散。


 

尤其是比较偏远的南外环兴隆山校区,以及附近经常严重堵车的中心校区和洪楼校区,不同校区之间坐学校的摆渡大巴常常要接近一个多小时才能开到。

 

再加上威海和青岛这两个外地分校,整个的山大总共横跨三个地级市,八大校区,这种校区分布之分散,在全国高校里是独一无二的。

 

恐怕在山大,几乎不少同学都听过一个其他学校同学闻所未闻,充满了山大特色的说法:同校异地恋。

 

这个词指的就是双方都是山大的学生,但因为就读的是不同的院系,处于相距遥远的两个校区,于是过上了异地恋的生活节奏。

 

在知乎上,还专门有:“在山大同校异地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问题,下面的答案各种心酸:

 

每周都要特地找出几天,用几个小时往返穿越大半个济南,只为和你一起上一个自习

 

选修课总是有那么几节在你的校区

 

总希望回程的校车来的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抱你久一点.......



兴隆山校区基本全是一些工程狮,软件园校区是一帮程序猿,而最美最有气质的历史,外语,中文,艺术等专业的美女们则基本全集中在洪楼和中心校区,你就算眼馋也很难找到机会去认识,更别说是勾搭。

 

正因为如此,山大成了可能是全国类似的综合性大学里,单身率最高的学校。

多年前曾经去兴隆山校区,看望一个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也就是俗称的“烧锅炉“专业)的高中同学,他带我参观了一下校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感人的男女比例和浓浓的雄性荷尔蒙味道,让我这个来自男比女三比一的山建大的单身狗都觉得,跟兴隆山的兄弟比,我们这点困难真的没什么。

 


校园割裂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山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业发展



对于学生情侣来说,不同校区的距离可能还是检验互相感情的试金石,但对于学校的教学组织,以及学术发展来说,就是非常严重的阻碍了。即使作为山大的普通学生,也经常能感到这种不便。

 

当时在山大上双学位课程的时候,和我一起上课的也有山大其他院系,从兴隆山或者软件园校区来的同学,他们来上一次课的通勤时间,往往比我这样家在济南市里的外校学生还要长。

 

而几百公里之外的青岛校区和威海校区,校本部的老师去上堂课都得坐高铁,基本可以被认为是几百公里之外遥远的另外两所大学。

 

对于在威海或者青岛校区的同学来说,他们的体验基本是:我可能是上了个假的山大。


 

这样带来的问题首先就是,由于不同校区之间基本是以学科类型为标准划分的,不同专业和院系之间的交流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如果你的本专业是工科,但想选一门与法律相关的选修课,在其他大学一般来说就是随便就选了,只需要保证自己的时间表不互相冲突就好了。

 

但在山大,你还必须要搞明白这节课是在哪个校区上的,如果不幸错选了十几公里外的另一校区的课,恭喜你,你路上花的时间很可能比在课堂上的时间还要多。

 

去图书馆借本书,你会发现,洪楼校区的图书资源基本集中于外文艺术法律上,自然科学的书籍寥寥无几;而兴隆山校区的图书馆的藏书则集中在各种工科范围,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则也很有限。

 

而对于论坛,讲座之类的学术交流活动来说,不在本校区的同学也很难接触到。

 

而无论是学校官方的学术活动还是学生社团之类搞的活动,也基本都是以校区为单位,想把几个校区的同学都集合起来搞一场全校范围的活动简直难于登天

 

通选课,图书,讲座,活动这些都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关键资源,而这些资源的获得受到了阻碍,就给同学们自主建筑自己的知识体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历史并不是没给过山大机会,而是被浪费了



事实上,历史不是没给过山大成功整合的机会,但被短视和犹豫不决浪费了。

 

陈大夫05-09年在山建大和山大读书时,就曾听两边好几位老师上课时跟我们八卦过,山建大目前在邢村立交桥边上这个校园的曲折来历:

 

这片依山傍水,面积近3000亩(大约是目前山大在章丘拿到的土地面积的一半)的地皮,本来是本世纪初山大刚刚三校合一,济南市做市政规划时,专门划出来免费划拨给山大,建议山大整体搬迁过来解决校区分散的问题的。

 

但那时经十东路还没建,从济南市区到这边开车就需要一个半多小时,山大当时的领导嫌交通不方便,再加上内部教职工也有不少反对,就拒绝了这个建议。

 

而山建大则一听说山大不想要这块地,马上把所有的关系人脉拿出来,东奔西走四方游说,在省内其他高校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抢先敲定把这块地盘占了下来。

 

而02年-03年左右,经十东路规划动工,到市里的车程从一个半小时缩短到了半个小时,马上大家都认识到了这块地的价值,但这时山建大新校区的第一批建筑地基都开始打了,别的学校再羡慕嫉妒恨也没用了。

 

据说山大校领导还曾唾面自干地去找建大的领导去商量,能不能再把这块地再换回来,结果被建大方面断然拒绝。但学校发展地皮不够用,于是就另找地新建了兴隆山的南校。

当然,上面这些并非信史,而是学校里老师之间口口相传的说法,其中可能也有不尽如实的地方。
但平心而论,按照山建大(当时还是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当时的实力和体量,如果不是遇到了这个千载难逢可遇不可求的时机,是断然没有可能吃得下面积这么大,地段这么好的一片地皮的。

 

山建大的领导毕竟是一帮研究房地产出身的,虽然学术教学搞的都乏善可陈,但他们在占地皮建房子方面的独到眼光,不得不说真的是甩包括山大在内的山东其他所有高校三四条马路的水平。

 

山建大的学校基础相当薄弱,和山大完全不是一个体量水平。当时为了建这个新校区,也是砸锅卖铁勒紧裤腰带,不仅毫不犹豫地把和平路的老校区地皮几乎全卖掉了,还向银行贷了一大笔款。

 

刚搬迁过去的几年,为了还银行贷款,还有筹措继续基建的经费,山建大真的是什么事都抠到了钱眼里,图书馆大楼建得漂漂亮亮但里面的一排排书架几乎是空的;三四年时间从每年不到三千人扩招到一万多人,到了宿舍楼都住不下的程度;把食堂的每个窗口都出租给了个体户;甚至连教授老师的课时费都能克扣大半年。

 

陈大夫多年后在大学声里表达的对于母校的种种怨念,一大半实际上都可以归结于这种敲骨吸髓雁过拔毛的敛财精神。

 

经过前后近十年,让老师学生都苦不堪言的勒紧裤腰带拼命筹钱搞基建,现在建成的山建大新校区和山大兴隆山的南校,以及山财,山师的校区,完全不在一个水平。虽然对于我们这帮在困难时期在那里就读的孩子们来说不太公平,但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而和山建大目标明确抢占先机,给未来发展攒下了一笔家业的例子相比,山大这些年的发展轨迹则混乱到了让人感觉有些无厘头的程度。

 

正是因为几乎每个山大人都能亲身体会到的限制和不便,将分裂的各校区整合为一,一直是山大人共同的梦想。

 

但也不清楚历任领导是怎么想的,经过一通折腾,山大的校区数量不仅丝毫没减少,反而越折腾越多了。

 

2001年设立威海分校,齐鲁软件园校区;2004年设立兴隆山校区,2016年青岛校区,再加上这个规划中的章丘校区,近20年以来,山大以四五年新建一个校区的速度疯狂扩张。而这些校区的定位功能之间,基本看不到任何的战略规划,很多方面还自相矛盾。

 

比如在威海和青岛校区之间的取舍,以及在继续扎根济南还是逐渐向青岛转移之间的摇摆,受学校及省市领导的行政影响甚大,而真正以学校发展为出发点的思考甚少。

 

每一届领导班子都想通过大搞基建留下政绩,结果就是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到如今形成目前这样的局面,马上就要可以改名为章(丘)即(墨)威(海)联合大学了。

 

难怪有校友戏言,按这个速度,用不了很长时间,就能在山东每个地级市都建一个山大的校区,成为一所真正“全山东人的大学”。

 


山大的未来,应当何去何从?



事实上,山大就像是一个令各方都眼热的美女,虽然拥有极为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因为父母之命很早就和济南这个没落官二代结了婚,这些年一直跟着济南受穷,那么多年连个大房子都住不起,生活水平越来越差,眼看着一所所本来不如自己的高校因为占据着地域优势胜过自己,在人才争夺中越发有心无力。

 

但现在,突然出现了个年轻有钱有气质有诚意的高富帅青岛,和山大眉来眼去搞着暧昧,还直接送房送车(青岛校区)为博得佳人一笑。

 山大青岛校区规划图


现在既然青岛方面开出了如此优厚的价码,济南方面尽管是山大正牌的丈夫,也总该有所表示,以显示挽留的诚意。

 

但济南抠缩了半天,把钱包从里到晚从外到里扒翻了七八遍,终于一咬牙一闭眼,痛下决心掏出三块钱:“亲爱的,咱们去买个烤地瓜吧”。

 

如果你站在山大的立场上来考虑,摊上了这样的丈夫,你能不气死?



在陈大夫看来,山大未来的发展,上策就是逐渐搬离济南,零敲碎打蚂蚁搬家地将各院系逐渐搬到青岛。

事实上对于山大这样一所原本实力能够在全国排进前十,但近年以来却逐渐衰落的老牌名校来说,最大的负面因素既不是校区基建的分裂,也不是校领导的决策水平不行,归根结底是因为济南这座城市缺乏活力和吸引力。

 

尽管我本人就是济南人,但我一直认为,济南作为一座正在持续没落的末流二线城市,不论是从城市发展的定位,产业结构,还是环境水平,将来的发展前景,都不是一个适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好地方。

 


陈大夫前段时间因为家里有事,在济南工作了几个月,和一群来自济南各高校的在校实习生同学一起工作一起朝夕相处,其中就有好几位是山大的。

他们不论从学习成绩到职业素养都相当出色,比我在帝都时一起工作的来自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实习生水平丝毫不差,但他们很多都发现,和自己专业契合的实习机会非常难找。

 

整个济南,据我所知就没有一家正儿八经的互联网公司,而能在业内称为有竞争力的IT公司也是凤毛麟角,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前景无限的学术领域,目前基本只有北上广深能提供类似的实习及就业岗位。

 

现在全国和国际的人才流动,实际上就是一流人才集聚于北京上海深圳,然后是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重庆这样的二线能分一点骨头,至于济南,在和这些城市竞争人才的过程中一点优势都没有。

济南落选国家中心城市。河南郑州入选,山东省仅有青岛入选。



 

陈大夫有幸,在少年时就结识了一帮不论学业还是成就都堪称同龄人中佼佼者的同学,而现在来看,这些人一半出国了,另一半去了北京上海,留在济南的则寥寥无几。

 

山大这些年的生源下降和人才流失,归根到底原因不完全出在山大本身,也不是哪个校长书记的锅,而是大环境不行。继续留在济南,山大难免继续FLOP的命运。

 

这样明显的事实,山大的老师同学不会看不到。而从上任校长徐显明大帝的一些动作来看,也颇有令人深思之处。

 

青岛校区设立,一下子就批了3000亩的庞大土地,这样的大手笔,你觉得真的就是为了已经搬过去的区区六个学院,再加上几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准备的吗?

 青岛校区的操作者,山大前任校长徐显明


且不论青岛和山大历史上的紧密联系(山大解放前的黄金时代实际上是在青岛,60年代才搬回济南),青岛无疑是山东所有地市中,唯一有希望在未来的全国及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分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心城市。

 

将来青岛和济南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建水平,甚至城市文化环境已然存在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

 

而青岛为了弥补自身教育基础的薄弱,近年来在争夺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努力近乎疯狂,到了不论是国内外高校,也不论是不是985211,是不是有戏都要去勾搭一下,而且只要对方稍有意愿就要钱给钱要地给地的程度。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自己都说,“高校争夺战,南边有深圳、北边有青岛。”

 

目前青岛已引进北大、清华,复旦,英国剑桥等26所著名高校落户。对于山大来说,青岛方面的诚意满满,参与到这样的集团当中,享受高等教育资源集聚带来的便利,无疑是对学校未来最有利的一条道路。

 

即使不能痛下决心,学校主体继续留在济南,也要让济南政府拿出更有诚意的校区整合解决方案。

 

目前的搬迁章丘的计划,最受广大校友所诟病的,实际并非因为章丘空气质量差,也不是真的是因为路远,或者规划的6000亩地皮大半是采煤区,有将来塌陷的危险。

 

而是从这套方案里,丝毫看不到济南方面挽留山大的努力和诚意,而满满的全是敷衍和搪塞。

 

且不说《关于山东大学济南主校区建设事宜再致广大校友的一封信》里的那些规划有没有可行性,保留市内的四个校区;2020年前章丘新校区通地铁;省市政府对于新校区基建费用提供资金支持,这些承诺本来不应该是由山东省和济南市的政府来做出,用自己的信誉来背书的吗?


这些话由学校出面来说算怎么回事?这些承诺一旦完不成,政府认不认?

 

山大作为一所教育水平全国领先的高校,是完全有资格和济南这个不上进的丈夫讲价钱,争取一个更好的价码的。

 

看看身边同为教育大省的的河北和河南的高考考生,省内没有一所985高校的日子多么苦逼,山东人完全应该为拥有山大这样一所全国领先的高校而感到庆幸和感恩。

 

而就像娶个美女从来都不是一件省钱的事情,光一年各种化妆品保湿霜神仙水都要花掉成千上万一样,一所高校想要参与到国际学术人才竞争,持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需要的钱,人才,土地,政策等各方面资源都是相当可观的。

 

如果不能保证这样的持续投入,即使是再天生丽质的美女也会年华易逝,即使是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也会逐渐衰颓。

 山大章丘规划的校区不到一公里外就有一座煤矿


济南目前在处理山大迁校问题上的态度和拿出的解决方案,让陈大夫非常忧虑,山大继续留在济南,能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会不会在持续的冷落和敷衍中,逐渐失去国内一流的地位。

 

希望山大的将来能更好,也希望校领导能认真权衡利弊,以学校利益为重,而不是在迁校这样关系学校根本的问题上,失去自己的主见,被人牵着鼻子走。

 

如果这次山大全盘接受搬迁章丘的方案,是为了从此低眉顺目给济南安心做小媳妇,那我觉得真的并非明智。


但如果校领导们还有更深一层的考虑,为的是测试济南方面的诚意,让全校师生认清形势丢掉幻想,降低将来将学校逐渐搬到青岛时的阻力,倒是一步妙棋。

 

未来的二十年,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愿山大不要错失良机,悔之莫及。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99%大学生都不知道的情人节必备看电影秘籍


大学里的“速配情侣”,帮单身狗打一场爱情的军事演习


你这辈子收到印象最深刻的爱情礼物是什么?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学学业生活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