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年,来博物馆观龙接福!看惊艳世界的广东“银”!

东莞发布
2024-08-25


中国美学,不只在今天影响世界。

 

而广东,更因其开放,早在几百年前便将“中国风”输向欧洲。

 

十八、十九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中国外销品远销欧美,华美精致的图案纹饰、巧夺天工的中式技艺,让中国在西方人的眼中,更加美好、更加真实。

 

2024年,就由这场征服欧洲的中国美学盛宴开启!



金碧辉煌 银楼珍趣

探秘影响世界的广东美学


170套外销艺术精品

中国风尚,蔚为大观

/ / 


扬帆过海,中西相望。

 

自从马可·波罗等世界“旅行家”将前所未见的中国风潮带到了欧洲贵族的城堡里,神秘东方从纸上的文字,变成了眼前琳琅满目的珍宝,从此成为欧洲艺术界检验潮流的标准。

 

以外销商品为载体,中国文化漂洋过海,受到皇室贵族的喜爱与追捧,“中国风”随之席卷整个欧洲。


十九世纪银錾刻盾形纹章庭院人物故事图八角盒

这是一件广州匠人根据西方商人订制的带有纹章的银制品,纹饰繁密,工艺复杂,为典型的广州外销工艺作品。


清康熙、乾隆时期,广州成为中外商品的集散地,开启了“一口通商”的时代。


中外贸易的巨大市场需求,极大刺激了广州各类手工业的发展,广州工匠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因素,迎合外商需要,开创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器物类型和装饰技法。

市郊商铺林立,人们可以在那里买到最稀有、最珍贵的清朝商品:丝绸、呢绒、瓷器、漆器、清漆、银锭等。这个地方的奇特之处还在于,它非常便于生活,能够满足吃穿住用等各种需求。

——《西洋镜——法国画报记录的晚清1846-1885》

十九世纪黑漆描金庭院人物故事图名片盒

此名片盒以木为胎,通体髹黑漆为地,采用“识文描金”法,在黑漆上用漆灰堆出凸起的纹饰,绘制花蝶地开光,内有庭院婴戏图,为明清艺术品上常用的传统纹饰。


黑漆描金漆器是清代外销漆器的主流,黑色与金色相互映衬,髹饰文华、沉静典雅。

 

咖啡壶、奶壶、糖盅、名片盒、剃须盆、游戏盒……这些西方社会才会使用的器物,在清代广东工匠的手中,变得富丽堂皇、美仑美奂


上:十九世纪黑漆描金花鸟人物图针线台

下:清黑漆描金开光人物故事图折扇


彼时的广东,形成了潮州金漆木雕、阳江金漆画,以及广佛髹漆家具三大漆艺中心,工匠们巧夺天工地描绘上庭院人物、花鸟树石、亭台楼阁等图案,令欧洲许多追赶时髦的豪门贵族乐此不彼地追捧

 

纹饰华美、色彩艳丽、作工精细、中西合璧的外销扇,也是十八、十九世纪的流行。在当时的西方上层社会,贵族身着华丽的晚礼服,手执一柄精美的东方扇,成为一种时尚。


清乾隆18K金累丝龙凤纹镶象牙雕花卉纹手链

将金属拉成丝,然后将其编成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于器物之上,谓之累丝。此器为广州典型累丝和牙雕工艺的完美结合。


除了漆艺,玲珑剔透,纹饰繁复的广雕,也颇受欢迎。将象牙漂白,混用雕刻、镶嵌和编织等技法,大量吸收波斯样式和欧洲的“满雕”工艺,显得富贵满堂。

 

18世纪起,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日渐繁荣,靖远街甚至被称老广州的“纽约第五大道”或“伦敦邦德街”。


银竹叶纹茶具

茶壶、糖缸、奶缸三器运用锤揲、錾刻工艺,以布纹为底,饰竹叶纹,附竹节形把手、流,壶盖钮亦为竹节形,平底。


同样彰显富贵的,还有那些“被遗忘的奢侈”——中国外销银器

 

中国银匠运用传统技术制造外销银器,结合龙凤、戏曲故事、人物风景、梅兰竹菊、鸟雀、松鹤、八仙、“福寿”字等中式纹饰,带给西方社会匠心独运的东方风情和华夏文明,中国题材的外销银器日渐成为了市场的主力军。


左上:银镂空竹叶纹套琉璃碗

右上:银镂空竹叶纹套绿琉璃碗

下:银鱼子地竹纹茶具托盘


不同于西方机械制造的银器,这些精美的银器均由中国银匠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倾力打造,且纹饰自成一格。

 

梅兰竹菊的清新自然,龙凤鸟雀的活泼自在,戏曲故事的生动热烈,人物风景的和谐洒脱……是手工艺术时代的巅峰作品,亦是传统匠心精神的载体


上:银龙纹茶具

一套3件,分别为咖啡壶、茶壶、糖缸。壶葵形口沿,颈部粗长,鼓腹,覆盘高圈足。壶身运用锤揲工艺,饰花尾游龙纹。附帽形盖,盖上为可活动游龙钮,龙形鋬,流造型为一倒仰张口巨型龙。壶身、鋬、流及钮均为龙纹,形态各异,立体生动。

下:银龙纹酒杯壶连木托盘

一套8件,分别为银质小酒杯5件,大酒杯2件,黄花梨木托盘1件。杯腹运用贴焊工艺,饰龙纹。托盘呈矩形,长边两侧饰银质立体龙纹饰物,短边两侧附银质方形竹节纹耳。


昂扬的龙首、盘踞的龙身,一条条威龙錾刻在波浪上,穿梭于云间,精湛的中国工艺令人称叹。


“龙”带去的“中国风”,席卷欧洲,向西方诠释着华夏精神。




绚丽多彩 琳琅万象

走进华丽的“欧洲艺术馆”


欧洲生活沉浸式布景

东方神秘,高贵复古

/ / 



走进这场“大观”,仿佛步入了欧洲宫殿。


华丽高贵的欧式家居装置,陈列在博物馆一楼。暗红色的壁纸上纹路若隐若现,静物、画像、宴会场景、风景画……描述欧洲贵族生活的油画,在柔和的灯光下,如同一场“穿越”。



美学无问西东。


18世纪,欧洲人对“中国风”的追捧到达巅峰。巴洛克的宏伟厚重,洛可可的细腻精致,与中国元素完美融合。


无论是富丽堂皇、艳丽色彩,抑或是典雅细腻、自然复古,先后流行的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无不融入中国元素为设计的底层逻辑。



在18世纪,瓷器、丝绸和漆器柜,已不仅仅是少数朝臣所珍选的宝物。大家还都记得那个典型的路易十五 [Louis ⅩⅤ] 房间,小托物桌上色调精致的瓷器、优雅的漆柜和屏风,与丝织装饰结合一体,给房间带来了独特的气氛。

“中国风”是一种优雅而有趣的路易十五装饰。反过来它又影响了欧洲对中国的一般取向,尤其是对中国艺术的取向。毫不夸张地说,几代人都是通过“中国风”看待中国的。

——范景中《艺术与文明:西方美术史讲稿》Ⅲ

展厅内悬挂了大量18、19世纪艺术家的油画高清喷绘作品;并布置了一批由东莞家具企业制造的欧式家具。


在夏日午宴品尝热乎的松饼,在音乐之夜成为最入迷的听众,在热烈的舞会和友人游戏……


不妨穿上你最华丽的服装,成为荷兰、德国、意大利、奥地利艺术家的画中人,在这里展开一场流光溢彩的想象!

透雕檀香木双面广绣花鸟纹折扇



要论“彩”,就不得不提珐琅。

 

画珐琅起源于法国,16世纪由欧洲商人及传教士传入广东,作为省城所在地的广州,首先掌握了画珐琅的制作工艺,成为中国最早的珐琅器产区。

 

这些具有东方韵味又符合西方审美的洋瓷,以宫廷赏赐或外商携带的方式,亮相欧洲,备受追捧,被西方人称为“华彩”


十九世纪铜胎画珐琅镶宝石草虫纹叶形盘

锡质托盘内摆放5个铜胎画珐琅小盘,组成可以盛放不同食物的叶形大盘。托盘边沿镶嵌宝石,小盘描绘细腻,画面清新。


这些产自中国的画珐琅,釉面光洁细腻,或按国外定制的图样,或在外国商人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生产,或借鉴欧洲其他金属珐琅器皿样式,令欧洲人爱不释手。

 

在欧洲的餐桌、宴会和家居生活中,见证着西方餐饮礼仪、社交活动、审美时尚的变化。


上:清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攒盒

左下:清人物故事图菩提叶水彩画右下:清乾隆广彩山水庭院人物图盘


街头买卖、官员生活、节日庆典、农事工事……彼时中国的社会百态、市井民风,也被记录在通草画、铜版画等色彩亮丽的外销画中。


绘者运笔精练老到,游刃有余,着色明艳但不失清雅,画面构图层次清晰,疏密有致,反映出匠作人员的高超技艺。


混合扇骨贴象牙面庭园人物故事图折扇


富丽堂皇的漆器、绚丽多彩的瓷器、丰富生动的画作、巧夺天工的雕刻与刺绣、祥瑞瑰丽的画珐琅、引领潮流风尚的扇子、溢彩流光的银器……


在数个世纪间,这些独具民族特色的外销精品的诞生和创造,代表着中国人千百年累积的经验与当时认识世界的视野,也向世界展示“中国元素”的东方之美与东方智慧的高度






数百年通商,数千里远航

这个龙年

去博物馆,探秘琳琅万象!



参观攻略


  展期   

2024年1月1日—4月7日,9:00-17:15(逢周一闭馆)

  地点   

  预约方式  

参观免费,需通过“东莞市博物馆”公众号提前预约。


粉丝福利

  福利一   

在评论区留言“你对东莞博物馆新馆的期待”,点赞量最高的前20位,可获得【《大观》展览限量精美画册】1本。

(统计截止时间为1月2日11:00,中奖者将由工作人员通知领取方式)

  福利二   

在评论区留言,满10个❤️可获得【近代东莞文化名人、金石学家容庚先生书法“福”字门贴】1对;30个❤️可获得【东莞博物馆镇馆之宝“瓶瓶安安”名信片或大观特展文物名信片】1份。

(活动时间:1月7日17:30前,凭点赞留言前往东莞市博物馆一楼前台领取。奖品数量有限,领完即止。)



来源:东莞发布×东莞市博物馆

编辑:钟欣玲

摄影:一只肥喵喵吖、钟欣玲

校对:李秀莹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东莞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