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高法典型案例摘要 | 实务

2016-01-04 翁双杭 中国民商法律网


中国民商法律网

中国民商法律网推出最高法典型案例专题,挑选、归类最高法发布的典型案例,提炼出裁判的中心问题,以及该案件的裁判要旨,通过不同类型集结进行推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实习编辑:翁双杭

审核编辑:魏渝萱

图片编辑:师文、李欣南、刘小铃、金今


1离婚纠纷篇


离婚后是否可以请求作为出轨者的一方支付精神赔偿?裁判要旨:夫妻负有互相忠实的义务,无论对该义务的违反行为是否直接导致离婚,都属于对无过错方的伤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夫妻应当互相忠实,无论对该夫妻义务的违反行为是否为导致离婚的直接原因,都属于对无过错方的伤害,过错方应承担赔偿责任。夫妻互相忠实是一项法定义务,对婚姻不忠实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因此,在离婚后发现被告的婚姻存续期间的出轨行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以彰显法律的公正和道德力量。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周某诉张某离婚后损害责任纠纷案》

夫妻因简单家庭矛盾起诉离婚,法院是否应该支持?裁判要旨:家庭内部摩擦在所难免,双方仍有希望修复婚姻关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的不应草率起诉离婚。
家庭内部摩擦在所难免,双方仍有希望修复婚姻关系、感情并未完全破裂的不应草率起诉离婚。成就一次完美的婚姻需要男女双方共同理解忍让,彼此仍有进一步了解缓和的希望时不应轻易提出离婚。面对年轻夫妻因为子女出生产后产生家庭矛盾而诉诸离婚的行为,法院在审理时亦应当以引导当事人互相谅解、共同维护婚姻关系,不应轻易判决年轻夫妻离婚,而更应注意给闹矛盾的双方留下缓冲和解的空间。法院判决不离婚时亦在强调夫妻双方在婚姻中要注重多沟通和磨合,增强责任意识,在面临冲突时多相互体谅和宽容。同时,也要引导上一辈老人注意不可过多干涉子女的婚姻生活,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多放手让子女自行处理婚姻中的问题,为维护子女小家庭的和谐努力。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邵某诉薛某离婚纠纷案》

一方婚后分得的土地补偿款,另一方能否在离婚时要求分割?裁判要旨:给予家庭的土地补偿款是婚姻双方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取得的按份共有财产,均对其份额享有所有权。
给予家庭的土地补偿款是婚姻双方基于合法婚姻关系而取得的按份共有财产,均对其份额享有所有权。伴随着城镇化飞速发展的步伐,围绕农村土地的各种纠纷也出现上升趋势,包括对于土地补偿款的纠纷。一些家庭把获取土地补偿款等利益作为结婚的主要考量因素和目的,这样的仓促婚姻往往因缺乏感情基础而极不稳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也都是极度不负责的做法,更存在着法律和财产上的风险。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张某诉陈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

离婚时,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是否应该得经济帮助?裁判要旨:家庭妇女在婚姻中对家庭付出较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离婚后将导致生活困难,基于公平原则,在离婚时应获得经济帮助。
家庭妇女在婚姻中对家庭付出较多,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离婚后将导致生活困难,基于公平原则,在离婚时应获得经济帮助。在婚姻关系中,女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一方面她们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往往以牺牲自己的工作甚至事业为代价;另一方面,在出现婚姻纠纷时,女方往往由于没有为家庭带来直接经济收入导致其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要充分查明案件事实,对于确实对家庭付出较多义务的女方应判决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使其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岳某诉曹某离婚纠纷案》

夫妻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配偶以外的监护人是否可以代为提起离婚诉讼?裁判要旨:在离婚案件中,夫妻一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第一顺序监护人系配偶,其合法权益无法收到保护。配偶以外的监护人应有权代为提起离婚诉讼。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夫或妻一方可能会因疾病或外力损伤而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状态。一般人的离婚可以通过协商、诉讼等多种方式解决,但对于这一类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离婚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属于无法表达真实意思的人。在离婚案件中,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论是作为原告还是被告,其第一顺序监护人系配偶,如果纠结于《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则会出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配偶侵犯时,只要配偶不提出离婚,则其永远也离不了婚。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权益,应由除其配偶外的其他监护人代为提起离婚诉讼。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陈某某与吕某某离婚纠纷案》

婚内签订的“保婚”协议,在离婚时是否有效?裁判要旨:夫妻在婚内达成财产协议中的约定,因其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予支持。
许多人在婚前婚内签订一纸“保婚”文书,而“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以使得双方打消离婚念头,一心一意的经营好婚姻。这些协议书属于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但是对于此类协议中存在的诸如“一方提出离婚,协议无效”的约定,因限制他人离婚自由,违反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而无效,其无效不影响协议书其他条款的效力。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杨某与刘某某离婚纠纷案》

离婚后,对于对方离婚时隐瞒的财产,是否有权要求分割?裁判要旨:离婚后发现一方在离婚时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行为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发现一方在离婚时存在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行为的,另一方有权要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院在审理涉及财产分割的离婚案件中,对双方共同财产予以公平分割,无疑能更好平息双方因离婚带来的不快,促进双方好合好散。在调处涉嫌隐瞒夫妻共同财产案件时明察秋毫,既是对失信一方的惩罚,亦是对另一方合法权益的维护,无疑也对社会的安定和谐有莫大的促进。同时,对于隐瞒财产的分割比例问题,需要法院依据过错大小、具体案情等综合认定。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李某诉孙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

婚姻无过错方是否有权要求请求损失赔偿? 裁判要旨:无过错方有权对违反忠实义务的过错方提起离婚诉讼并请求损失赔偿。
我国婚姻法第四条规定了夫妻的互相忠实义务。婚姻应当以感情为基础,夫妻之间应当互相忠实,互相尊重,以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维护夫妻之间的相互忠诚,不仅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义务。对于违反夫妻之间忠实义务的过错方,无过错方有权提起离婚诉讼并同时请求损害赔偿,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陆某诉陈某离婚案》

存在家庭暴力时,无过错方是否有权提请离婚诉讼,请求损害赔偿?裁判要旨: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家庭暴力问题作为离婚案件的重要诱因,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我国婚姻法明确禁止家庭暴力,规定配偶一方对另一方实施家庭暴力,经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因实施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在离婚时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正在全国人大审议中的《反家暴法》也通过规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期保护家庭中的弱势群体,对家庭暴力行为进行遏制。人民法院依法支持无过错方的离婚请求和赔偿请求,对于家庭暴力这样违反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旗帜鲜明地给予否定性评价。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王某诉江某离婚案》

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同共有的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离婚后一方在登记之前是否有权予以撤销?裁判要旨: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将夫妻共同共有的房产赠与未成年子女,在未征得作为共同共有人的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方撤销赠与。
离婚协议中双方将共同财产赠与未成年子女的约定与解除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共同财产分割、共同债务清偿、离婚损害赔偿等内容互为前提、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整体,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如果允许一方反悔,那么男女双方离婚协议的“整体性”将被破坏。在婚姻关系已经解除且不可逆的情况下如果允许当事人对于财产部分反悔将助长先离婚再恶意占有财产之有违诚实信用的行为,也不利于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益。因此,在离婚后一方欲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一款之规定单方撤销赠与时亦应取得双方合意,在未征得作为共同共有人的另一方同意的情况下,无权单方撤销赠与。来源:最高法2015年11月19日公布的《于某某诉高某某离婚后财产纠纷案》

离婚纠纷中的子女最大利益原则? 裁判要旨:离婚纠纷中,应优先考虑儿童最佳利益,保障子女的生活环境。
离婚纠纷中,应优先考虑儿童最佳利益,保障子女的生活环境。当一方存在酗酒、家庭暴力等行为时,人民法院应优先考虑儿童最佳利益。子女目睹父亲殴打母亲,也曾直接遭受殴打,这都给他们身心造成严重伤害,同时也可能造成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为避免儿童继续生活在暴力环境中,应由无过错方抚养两个子女,并有权拒绝过错方探视。来源:最高法2014年2月27日公布的《李某娥诉罗某超离婚纠纷案》

过严家规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裁判要旨:在婚姻中规定过分不成文家规,并通过辱骂、暴力等手段维系,系构成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有权提起离婚诉讼并应获得人身保护。
家庭暴力是婚姻关系中一方控制另一方的手段,在婚姻中规定过分不成文家规,并通过辱骂、暴力等手段维系,系构成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有权提起离婚诉讼并应获得人身保护。来源:最高法2014年2月27日公布的《陈某转诉张某强离婚纠纷案》

威胁是否构成家庭暴力? 裁判要旨:婚姻中,一方通过威胁等手段使另一方产生恐惧,可认定为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有权提出离婚诉讼并请求损害赔偿。
婚姻中,一方通过威胁等手段使另一方产生恐惧,可认定为家庭暴力,无过错方有权提出离婚诉讼并请求损害赔偿。如本案中,被告将一个裹着白布的篮球挂在家中的阳台上,且在白布上写着对原告具有攻击性和威胁性的字句,还经常击打篮球,从视觉上折磨原告,使原告产生恐惧感,该行为构成精神暴力。被告对原告实施家庭暴力使原告遭受精神损害,被告应承担过错责任,故被告应酌情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来源:最高法2014年2月27日公布的《郑某丽诉倪某斌离婚纠纷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