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执结九六年老案,修复三十年关系裂痕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案件背后的矛盾与纠葛需要审执人员悉心化解。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如何将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人民群众实效,这是法院人一直思考的问题。日前,锡山法院秉持文明与善意理念,在执结一起近三十年的老案之余,修复了当事人关系裂痕,其中意义甚于办结案件本身。



“九十年代的四万多元如今已不值钱,但总要还我。”


1991年,当时还年轻的“老冯”将自己辛苦积攒的两万元钱借给好友“老孟”,让老孟去做海产品生意。然而几年下来,因经营决策失误,这笔在当年看来为数不少的资金被老孟亏空得所剩无几。

在几经追讨无着之后,老冯在1996年将老孟诉至当时的锡山市人民法院,经判决,老孟连本带利需要偿还四万余元。法院判决后,老孟没有在规定期限内付款,而老冯考虑到老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只是每到年底都会去老孟家里追讨欠款。三百五百拿到过,八百一千也拿到过,就这样,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过节式’催讨毫无意义,申请法院执行吧!”


2021年春节前夕,老冯再次前往老孟家追讨。老冯的子女无法理解这种 “过节式”的连年追讨有何意义,也不明白为了仅剩一两万元的债权花费如此精力是否值得。于是,春节过后,老冯在家人极力劝说之下到锡山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老孟将结欠款项一次性付清。

二十多年过去,原先的锡山市已于2001年撤市建区,多家法院辖区也一并调整,这份判决书的真伪、锡山法院是否有管辖权等都需要前期确认。经过查验核实,判决书效力及管辖权均不存在问题。

1996年锡山市人民法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



“他家没钱的,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正式立案后,锡山法院执行人员迅速开展财产线索查找。与以往处理的同样类型小标的案件不同,本案被执行人老孟已年近七十,银行账户里只有零星存款,查控也未发现车子、房子等可供执行的财产。案件执行一时陷入僵局,执行人员决定来一次“家访”,前往老孟家所在的锡山区严埭社区居委会,向网格员了解情况。网格员对于老孟的家庭情况十分熟悉,总结起来就是“他家没钱的,你们去了就知道了”。

执行人员至被执行人所在社区进行调查



“条件太困难了,这么多年没能还清,我十分惭愧。”


在被执行人老孟家,执行人员看到了没有粉刷的墙壁、头发花白的老人、角落的轮椅、靠墙的拐杖和一叠叠医疗票据。原来,老孟身患心脏病,不能再干重活;妻子遭遇事故,无法正常行走。一家人生活困难,靠政府低保、打零工和亲友接济度日。关于债务履行,老孟坦言过去多年未能还清,十分惭愧。疫情因素致使他的家庭状况雪上加霜,现在只能凑出一点点钱给申请人。

执行人员在被执行人家中进行实地调查

被执行人向执行人员出具低保证和残疾证

“生活不易,但请珍惜机会、尽快履行。”


执行人员将现场调查情况告知老冯,老冯表示他清楚老孟家的状况确实不佳,但不至于还不上这三十年后的一两万元。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既有自己的难处,也是想要对这起跨越三十年的借款有一个彻底的了结。如果老孟能一次性还钱,他愿意减免一半。执行人员将老冯的话告诉了老孟,并劝解他:生活不易,但现在有一个机会在眼前,既能减轻债务、又能了结旧事,请尽快履行。于是,经过近一个月的筹措,3月29日上午,老孟将一万元现金汇至法院指定账户,由执行人员发放给了老冯。

申请人签字结案

“不约而同的感谢,隐含了当事人对三十年纠葛的和解”


当天下午,执行人员陆续接到老冯、老孟的电话,接连对执行人员表示感谢。电话里,执行人员能够感受到两位老人言语都变得轻快,那是卸下一身重担的感觉,而这样的重担老冯与老孟已经各自背负了三十年。



文明执行与善意执行,就是要以“设身处地”的心态衡量执行方案是否符合公平正义及双方实际;就是要以“以己度人”的姿态为群众打开心锁,在执结案件的同时修复本已破碎的社会关系,这是锡山法院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最好回答。


来源:锡山法院




往期回顾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公众号

▇ 扫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