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堆积如山的垃圾最终变成一种生物

FEELING NOWNESS现在 2020-05-20
 

今天是全球第48个世界环境日。近年来,话题从绿色低碳到可持续消费,从塑战速决到空气污染,人类社会生活对环境构成的威胁达到了不得不反省和行动的节点。在南非艺术家Francois Knoetze的作品中,Trash Creature(垃圾生物)的出现代表了异化的废弃物,突出了“人类造物”的矛盾冲突。






《Core Dump》艺术项目 Trailer


1

城市流浪者


考古学家在追溯史前人类的生活史的时候,大量的素材都是来自于一种叫做贝冢的遗迹。作为人类元祖的“厨余垃圾”,它们用最诚实的方式记录着“造物主”们的生活痕迹。这一概念,也以隐喻的方式出现在年轻的南非艺术家Francois Knoetze的作品中,在他充满了随机性的画面里,异化的废弃物,与创造它的城市形成了冲突……


'The Great Circle' opens tonight at Nafasi Artspace


如果说,把垃圾定义为人类生活的记录者有些太过于浪漫,那么Francois Knoetze在介绍他的作品时,稍稍援引了Walter Benjamin关于城市流浪者的典故,则让他穿梭在拥挤人潮中的再造生物凸显出几丝脆弱与极端的气质。


Semi-Gloss, 2016


是的,作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废弃物本不应该表现出与人类聚落如此格格不入的状态。这种原来可以静静的融入正常生活并进入自然循环的创造物,如果不是因为爬到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把创造垃圾的能力修炼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也不会被自己作为“造物主”创造出来的东西,狠狠的“反噬”。


Satanas, 2017 by Rodolfo Marron III


非正式的画面中,看起来似乎是拥有了新身份的再造生物体,以沉默和谨慎的状态穿梭在人群的缝隙之中,无比低调,又如此醒目。这便是Walter Benjamin在城市流浪者身上看到的分裂性,一方面,他们就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又被日常狠狠的排挤。


Cape Mongo Glass, 2013 by Cat


Francois Knoetze认为,当这种矛盾被放大,所谓造物主与废弃物之间的关系,会变成一种荒诞化的自然与反自然的矛盾。本来,在符合自然法则的代谢逻辑中,一切废弃物都可以遵循正常的循环回到自然的生态体系中,完美融入,不着痕迹。


但现在,因为物质世界夸张的迭代速度和沉积规模,自然生态的自我修炼被推到极限,“创造物”终于因为“造物主”的疯狂成为了都市街道里硬核般的游荡者。



Core Dump Chengdu, 2018 by Miranda Moss


前者,来自造物主的再造生命体,诚实的记录和反馈着人类的荒谬。这,正是Francois Knoetze试图去探讨的问题,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到底走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2

割裂的理想主义



Walter Benjamin或Samuel P. Huntington或Ruth Benedict这样的人文学家,执着于剖析不同民族、文化及传统之下的差异性。艺术家们则偏爱从感官直击心灵的纯粹反馈,然后对把内心的这种反馈具象成创作乐此不疲。


Cape Mongo Metal, 2014, by Anton Scholtz


Francois Knoetze是来自开普敦的行为艺术家、雕塑家和电影制作人,以他的雕塑装束和实验视频艺术而被人熟知。他自认为并非为“环境艺术”工作,他在为“真实的人类世界”工作。对他来说,似乎没有什么比直面已经存在的问题,更能反应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


于是,那些经过《Core Dump》里的再造物种,无形中成为了人类直面真实问题的先驱。虽然,这种略带怖像的呈现方式,会带来不适。但确实可以凭借直白的视觉拷问,把围观者认知之外的生存记忆,表现出来。


SLOW SKATE, 2015, by Susan van Tonder


被强调的故事发生在挣扎于水源危机的南非。一方面,高级酒店中的游泳池碧波荡漾,另一方面,洗车工却可能会因为一桶水的未尽其用而锒铛入狱。这种被真实世界强调且放大的冲突——也是掩盖在环境危机下的真相。


总有人因为身居高位而占用核心资源,使得他们在生存之外享受了额外的余裕,可以用某些形而上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高尚或者高贵。但真实的世界就真的会因为他们的视而不见,被湮没在光怪陆离的文明社会之中吗?


上:Core Dump Dakar, 2018  by Anton Scholtz

下:Core Dump, 2018 by Mouhamadou Lamine Barro DIENE


只可惜,有人愿意近距离的感受,就必然会有人对此唯恐避之不及。理想主义的旗帜猎猎作响,最多也只能催化出所谓乐观的精神进化论或悲观的末世威胁传说。但伊甸园式懵懂却无比美好的存在,并不会因为任何一种心态,得到承诺。唯一可以稍作安慰的,或许只在于“某些可能性”——关于更好的另一个世界是否会出现。



3


萎缩的神话


Francois Knoetze试图重构废弃物与造物主之间的微妙关系。这是一种冒险和反叛,因为他试图唤醒一些想要被刻意遗忘的东西。于是,深圳站的故事中,他设计了一个略带神话色彩的寓言。财富的赐予者,从东方神话中仁慈与爱的神坛跌落下来——这种颇为暗黑的视角,似乎更接近真实的世界。它承诺了看来无穷尽的财富,也要求与之相配的代价或祭祀,以维系交易双方的平衡。



Francois Knoetze认为这是一种“以子嗣的巨大牺牲”为偿付方式的交易。即便有人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但失去的或许更为宝贵。这种逻辑,被大量讽喻式创作所运用,譬如《第八号当铺》,太多人因为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作为真实的人类所应该享受到的更多美好。



Prince and his throne. The Great Circle, 2016 

Featuring John Sulemein


在漂洋过海变得容易的二十一世纪,每个被全球产业链捆绑的城市,都在先进社会入侵或技术文明入侵中,不得不去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了追求一些可以看见或感受到的获得,而付出一些抽象的或具有某种宗教意味的代价。


The Great Circle, 2016


在中国,在深圳,在一切被全球供应链捆绑的地方,从垃圾到技术的入侵,让更多末世哲学和危险财富形成了交错。叠影里,现代世界仿佛是被各种故障垒起来的高塔,每个旮沓里都藏着关于悲观与乐观、全球化与身份丢失、大众消费主义与规模化贫困的冲突。



废弃物何止是城市的记忆容器,简直是一座现实主义的“藏经阁”。通过再造生命体对“这世界如何存在过”的讲述,能够启发出类似“未来会是怎样的故事”的想象。Francois Knoetze的创作便是如此,反映过去,也猜测未来,大约,这才是对世界的诚实记录。


撰文 / Feeling

编辑 / Thea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