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饶曙光龚宇曾茂军侯鸿亮等众议疫后行业复苏和内容国际化

陈丹 综艺报 2021-07-15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影视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影视公司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此同时,疫情也让影视文化产业在持续热运行下进行了一些冷思考。


 

新时代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大会·横店峰会今天(11月1日)在横店举行。本次峰会主题为“勇毅笃行、守正创新、影响世界”,来自政府、学界、业界代表共济一堂,就疫情后的行业复苏、中国影视走出去以及工业化标准体系的建立等话题展开讨论。

 

以下为部分发言嘉宾节选:


01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找到中国电影发展的共同体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巨大冲击,行业度过了180天没有电影的日子。饶曙光认为,电影人要化危为机,找到中国电影可持续繁荣发展,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的方法论。

 

他表示,疫情是中国电影改革和发展的提示音,当下任务是要促进中国电影的升级换代,核心点是要聚焦观众需求,聚焦观众新变化。同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层面发力,一方面用更好的作品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也提升观众对电影的新需求。

 

“疫情带来的危机,在座业内电影界的人士心里可能都清楚。很多电影企业出局,新的电影数量也在下降,院线转网、网院同步的发行模式也不断出现,特别是5G技术的发展,传统影院面临着新的变革,如何利用互联网拓展中国电影的发展空间,形成更大的产业链。我们需要重视。中国电影成长中有一个隐性问题,就是票房增长和观影人次增长低于银幕数量和电影院的增长。这说明传统的电影模式可能不太适应新的观众的变化,所以要推动市场的进一步扩张和扩容。”

 

“技术层面的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技术赋能将是中国电影内生动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观众群体对于电影的影像品质和视听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观众的新需求?就是内容为王。我们要加大优质内容的供给力度,特别是要扩大头部电影,增强市场占有率,同时要推动中小成本电影的可持续繁荣发展。中小成本电影是电影生态的塔基,可以为电影发展提供更多创意,特别是为电影创作提供更多活力,满足观众差异化需求。同时也可以为电影发展提供更多新变化。” 饶曙光分析,从总体上讲,中国电影将会出现新的调整、新的格局、新的平衡,重要的是通过推进结构性调整,实现结构性优化。这就需要从业者要有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途径。“创作者和观众要建立共同体,创作者的个性表达与观众的接受度要找到最大公约数,实现平衡与统一。电影产业的上游、中游、下游要建立共同体,尽管现在影院生存非常艰难,但是我们一直不遗余力地在分账上向制片倾斜,因为只有制片做大做强才是影业发展的根本。我们要相亲相爱,共同发展,既要有头部影片的带动,同时要有中小成本电影来满足观众多样化、差异化、精致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02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十四五”期间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虽然现在中国电影走出去还面临种种困难,但是我们已经改变了世界电影对中国的表述。”尹鸿表示,中国影视行业面临一个新常态:有效供给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未来产业化结构调整和改革中,必须要平衡的重要事情是提升有效供给,减少无效供给对市场的争夺。

 

“双循环,以内循环为主——这对影视行业走向国际化的战略形成了巨大挑战。我认为影视行业的国际化战略和策略也将面临新形势下的深度调整。”尹鸿表示,在十四五规划下,影视行业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以跨媒介企业为核心的电影产业体系。二、做主流产品、类型产品。所谓主流产品就是头部产品。三、发挥版权价值。四、细化市场规则、产业规范、行业法规细则,包括程序。五、调整国际传播策略。


03

爱奇艺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龚宇:通过内容创新将中国内容推向世界



龚宇表示,爱奇艺在内容出海的过程中碰到了两个难点。一是本土内容的竞争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中国经济走强,影响力扩大,内容制作水准提高,中国内容的竞争力在国际上走强,这一难点正在逐渐解决。二是地区政治因素带来负面影响。

 

龚宇同时表示,过去电影、电视剧内容的出海受制于渠道,中国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发行到国外的影院、电视台、发行公司非常困难,但互联网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影视行业把互联网这种模式称为OTT,我们跳过了有线网、电影院、电视台。理论上来说,通过互联网联到任何一台设备都可以看任何服务器里的内容,所以我们的初衷是通过科技创新来把中国的内容推向全世界。”

 

在具体落地上,龚宇认为最主要的难点是团队问题。“在当地做影视文化性的业务,一定要有当地人。因为疫情,我们的人不能出差,对方的人不能过来。优质的核心人员找不到,建不起来团队。除此之外,包括财务问题、管理问题,以及当地相关方法规问题等,都需要我们一点点去克服。”


04

华谊兄弟联合创始人、副董事长兼CEO王中磊:发自内心的创作最具国际化潜力



王中磊表示,中国电影在国际化过程中碰到诸多差异,包括文化差异、思想差异以及运营上的差异。他介绍,虽然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收入比较少,但这么多年的摸索还是取得了一些小小成绩。“最起码现在,对于爱奇艺、华谊兄弟、博纳、万达等企业,国外的业界耳熟能详,我们逐渐建立起了中国电影的品牌。

 

王中磊以韩国电影《寄生虫》为例,指出“发自内心、发自本土,最纯粹的内容反而是最国际化的。”  他同时也表示,西方社会、主流社会对中国文化仍然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是排斥。“中国电影拿不到奥斯卡奖,除了创作本体的问题,背后还有意识形态的博弈。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05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通过市场之间的合作推动合拍项目



于冬介绍,博纳影业在电影发展上,一直兼顾海外市场。这些年博纳影业除了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很重要的布局是对于好莱坞电影的投资,“右手主旋律,左手好莱坞。”“跟好莱坞这些电影公司、独立制片公司合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借船出海或者说是学习,更多地接触到全球发行网络。

 

于冬透露,博纳投资了福克斯的7部电影,都在海外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这些电影版权收益非常好,在财务模型上来说是有着长尾效益的投资。

 

“除了这些海外的投资制作,在每年的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北美的电影市场上我们都在寻求国际合拍合作的机会。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益强大,中国要形成更大的具有聚合能力、吞吐能力的电影市场,吸引更多的买家、卖家和交易。这样形成更好的一种市场之间的合作,发行之间的合作,来推动合拍项目。”中国从电影大国变强国就是要让中国故事嫁接全球市场,除了技术人才的引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用现代电影技术和语言、语境创新电影的创意、结构满足全球市场的供片。”于冬表示。


06

万达文化集团总裁兼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中国电影走出去,电影人要抱团取暖


 

曾茂军表示,万达全球布局主要考虑三点:第一,买什么;第二,以多少价钱买;第三,买完以后如何和中国产生更好的协同效应。

 

“当时决定买什么的时候,万达有一个愿景,首先要成为全球这个行业某一个领域的No.1,由于万达在国内院线行业做得比较成功,所以我们首先看到了在全球电影院线行业的机会。目前通过并购,万达在海外拥有了12000块银幕,拥有将近全球15%的电影票房。买完以后如何和中国电影形成协同效应?这些年万达通过很多的会议机制,让中国的院线和海外的院线通过董事会和每个月的各种月度的分析会议,把国外成功的经验带到中国,同时把中国在成本控制、营销方面比较先进的经验带到了海外。”

 

曾茂军介绍,万达并购海外院线以后,累计放映电影超过200部,平均中国电影50%以上的票房由万达在海外的院线产生。个别重点影片70%以上的票房由万达并购的在美国、欧洲的几大院线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我们认为万达在海外的并购还是成功的。”

 

曾茂军认为,现在是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的一个机会期。因为疫情原因,北美、欧洲、澳洲的电影院在今年的5月底、6月初就陆续恢复,但是现在没有片源。现在当地面临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制作也存在问题。中国电影一枝独秀,现在出海是一个机会,但是如何把握这个机会,他表示目前阶段需要更多的中国电影人抱团取暖。


07

东阳正午阳光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行业人才呈两极化



侯鸿亮表示,创作一个好作品最重要是团队。从产业化角度来说,行业需要聚拢更多的优秀人才。

 

“横店发展这么多年,我的一个感受是剧组的工作状态并没有什么改变。我们还是一个相对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还是人治。如果碰到一个好的制片人、导演,好的团队可能会生产出一个好的作品,但如果把作品交给不靠谱的人和团队,结果就会相反。我们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保障项目如期进行。”

 

侯鸿亮同时表示,当前影视行业的从业人员呈现两极化状态。“有一些特别让人尊敬的艺术家,创造了特别美好的故事和影像语言。但行业中也有很多人创作只为了谋生挣钱,甚至用一些灰色手段挣钱。标准的建立就是把这些灰色地带去掉。中国影视行业标准化的建立仍是起步阶段,未来的空间很大。”


08

西嘻影业创始人、CEO杨晓培:内容、人才、技术是标准化工业体系建立的三大关键词



杨晓培表示,影视行业标准化工业体系的建立有三个关键词:内容、人才、技术,“垂直细分品类越多越细,越能体现工业化流程”。

 

人才。我们在整个开发的项目中有一个人才储备池,这个池子里,不仅有前端的创作人才,也包括工业化流程体系中的所有垂直细分品类的人才,如服美化道、技术等。

 

内容。所有的项目以内容为本,包括怎样开发它、市场定位是什么、如何精准销售。

 

技术。中国绝对不缺乏好的技术,甚至是顶尖技术,缺乏的是审美。我们的审美体系是否能够嫁接技术,我们的审美体系是不是以东方文化为基准,观众认不认这个审美体系,这很重要。

 

 “这几年以来,在剧组的管理上,我们形成了一套管理方法论。比如说每天在制作后,都有日报表、每周有周报表、每个月有月报表。剧组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临时组合的团队,怎么才能让这个临时组合的团队更加有条理、有系统地知道,大家每天彼此的工作是什么,工作中的问题出现在哪里,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用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体现。每个垂直细分的工种、部门都会在这个日报、周报表、月报表中反映出问题,也能让我们思考未来如何规避问题。”



不再错过精彩文章,欢迎将“综艺报”设为“星标”





 购买请见微店

推荐阅读

垂直内容+大屏消费多点开花  爱奇艺生态布局协同创造商业新价值


《冲呀,蓝朋友》火爆背后,中广天择联手西瓜视频探索优质内容年轻态表达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更多资讯请登录手机版“综艺+”m.zongyijia.net


分享、在看与点赞,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