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万社的设计为什么这么火?

豆奶 一筑一事
2024-09-06


三亚艾迪逊酒店海滩俱乐部、阿迪达斯在韩国首尔的亚洲旗舰店、时尚买手店SND在全国的五家门店、成都新晋非标商业此地CyPARK建筑改造、深圳万象天地mxtr街区盒子、DJI大疆全球最大旗舰店……


短短7年,万社在新商业的设计领域如何迅速走红?我们专访了创始人杨东子和林倩怡。




人物 CREATORS

林倩怡 杨东子

万社设计联合创始人、建筑师

#创作力



2015年,林倩怡和杨东子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回国。林倩怡是深圳原住民,在传统的宗族氛围较重的客家环境中长大,杨东子是浙江宁波人。折中的大城市上海和深圳,成为两人可能的落脚点。


“刚回国的时候,也没有太多经验,只是很单纯地觉得,就想把设计这件事做好。”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设计师来说,上海市场相对成熟和稳定,有很多成熟的工作室和设计师,圈层化和关系也更为复杂,新人入局的机会比较有限。而深圳拥有非常活跃、开放的环境,快速的发展与流动性使其更加“新手友好”,人们做事往往直接、目的明确。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三洋老旧厂房,是改革开放最早的“三来一补”厂房之一 / 图源南海意库

万社设计的工作室位于蛇口南海意库,是一片由三洋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意园区。/ 图源万社设计



2017年,万社设计在深圳蛇口成立。在林倩怡和杨东子看来,在蛇口的先锋性绝不仅体现在经济和工业上宏观的奇迹和光环,也有无数先锋和活力的日常在这里生长着。



蛇口拥有中国第一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四海公园」,坐落着大湾区的文化地标「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同时由于留存着很多土著,也因此保留下旧渔港、老码头、铁皮斑驳的渔船,蛇口市场等生活气十足的场景。/ 图源ShenzhenWEEKLY



今天的蛇口没那么风起云涌,但开放的海上文化和国际化聚落,让人们在“卷”和“躺”之间找到另一种解法。林倩怡和杨东子描述他们的状态为“闭关”——可以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放开手脚。



万社设计工作室 / 图源万社设计





一个不规则的圆


2021年,万社设计为三亚艾迪逊酒店进行海滩俱乐部的升级改造。而这一次合作,也是万社设计密集地跟各种集团性的国际客户打交道的开端。



三亚艾迪逊酒店位于海棠湾,这是继伦敦、迈阿密、纽约之后开设的全球第四家、也是中国首家EDITION酒店。/  ©️三亚艾迪逊酒店



在客户的brandbook当中,无论是建筑还是平面设计,都以方形为标志性的且统一的对外表达。而杨东子和林倩怡做出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回想起当时所遇到的问题:客户是否允许一个圆弧线的出现?写在国际品牌brandbook是基于几十年的经验,对于乙方公司,就像是不成文的规定。



“当设计需要服务于品牌,我们是不是要去提出一个破例的设计?”



设计平面图 / 图源万社设计



最终,在多轮与核心团队的沟通后,“Under the TREE 树荫之下”作为一个特批设计,由五个高低不一、形状独立的圆弧形树荫错落组合而成。新的建筑结构以树干的形态落地,实现了与区域内既有的植被景观和受保护标本树木的融合。



“如果不假思索地按照方形去设计一个具有原生生态的场所,会让人感到一种对自然的侵略,因为自然中没有绝对的正方形。”



每个树荫的形态都由若干个弧形叠加而成,树荫构筑物的聚合形成优美流畅的线型 / 图源万社设计



结合俱乐部所需要具有的惬意轻松的社交氛围,万社设计希望以更柔和更自然的方式完成空间的介入,尝试在品牌现代感、高端和理性的表达中,找到跟使用者的连接点和互动性。


设计师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反推”品牌的改变?在美学价值之外,设计也可以具有很强的主体性,让人们的目光从形状和色彩中移回,来到更真实的地方。



在三亚工作现场 / 图源万社设计



“无论是品牌的主张还是设计的理念,最终都是为使用体验服务的。我们希望能跟客户一起去关注实用性、功能性以及真实的体验。”



三亚艾迪逊海滩俱乐部 / 图源万社设计



事实上,作为外部团队,想要去推动品牌的改变或许只是一个成功案例的后话。如何跟身处庞大系统的客户沟通并达成共识,如何在品牌沉淀已久的经验和框架中发挥设计的可能性,是设计师在无限长期的积累中,一种瞬时的直觉和爆发。


在刚回国几年的阶段中,两人对中国的设计市场和需求不甚了解。而同样是凭借着学习积淀后的设计直觉,两人于2019年设计的SND买手店名声大噪,让Wallpaper的国外编辑亲自登门拜访,也激活了国内买手店行业的设计想象力。



“买手店跟品牌店不同,是一个更创新的品类,我们认为,设计也可以更大胆,更呼应不同买手店的独立性。”



如何表达SND这个国内具有代表性的买手品牌?他们选择将具有象征意义的“里程碑”放置在中心点,从建筑的维度出发,在既有空间中构筑新的空间。而在这座教堂式建筑的两边,形似广场的陈列区又将功能需求、动线设计与核心概念连接起来。



SND中心的金字塔结构 / 图源万社设计

SND的陈列区 / 图源万社设计



传统零售空间的沿街面通常为开放式的橱窗,而品牌也会选择将其作为当季的时装、热卖的模特组合和场景化的呈现。但SND位于商场内部的两个立面,万社设计打破了传统品牌店的货架式思维,选择直接将货品铺开来,第一时间用玲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想要进到空间中来。



商场内的入口 / 图源万社设计

门店外观 / 图源万社设计



在杨东子和林倩怡看来,这个反响好到“意料之外”的作品,成为了他们真正进行并了解中国市场的突破点,找到了实践的信心。“随着整个社会需求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都在提升。我们在国外看过很多有突破创新的设计,而我们发现这也是被国内环境所需要的,能够真正给人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万社设计SND五家位于不同城市的概念店进行了设计工作,从左到右依次为:SND深圳旗舰店(2022)、SND上海前滩太古里店(2021)、SND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店(2021)、SND三亚艾迪逊店(2021)/ 图源万社设计



从沙滩俱乐部“破方为圆”的设计,到SND三角金字塔的“里程碑”,重要的不是方、圆或三角,林倩怡和杨东子始终在阐述一种解题思路:



“每一个项目都要能说出来,你到底要做什么?说不出来,就证明其实没有想清楚。”





抛开Plan ABC

探索设计的深度


在交谈中,林倩怡和杨东子给人的印象是两位自信而充满松弛、不惧玩笑的优等生,他们自己也调侃道:“好像每当万社设计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做了一个作品,就会带动大家‘卷’起来。”


不抗拒作品被评价为“网红”,在他们看来,没有绝对的正面或者负面,“网红”空间的效应恰恰是透视了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正处于快速变化时期,新事物、新思潮和不同群体的涌现,都可能会诱导设计师改变其想法。同时,快速变化的市场也训练出了设计师的快速应变能力,在设计行业也展现出独有的“中国速度”。


但从另一种角度考虑,快速和灵活的变化使得人们来不及花更多时间去做探讨和思考,杨东子提到:



“很多创意的产生是需要时间的,它要靠深度而不是宽度。宽度往往只是在表现层面的更多可能性,体现在造型、颜色等等。但表现并不一定能够触达体验,它是一个很空的事情。”



位于首尔明洞的阿迪达斯亚洲旗舰店 / 图源万社设计



2022年,万社设计作为唯一参与设计亚洲旗舰店级别门店的中国设计事务所,设计了adidas在首尔的首家亚洲旗舰店。对于一个跨国设计项目,需要同时尊重品牌基因和在地文化的再演绎,这并不让人意外,但具体如何实现?


团队在进入韩国之初就进行了一系列当地文化和人群的研究。于是在明洞充满现代感和时尚氛围的街道中,出现了以传统韩屋为基础的立面造型。而adidas的经典logo,也通过竖条元素,从立面延续到了室内的墙面、灯具、陈列台等多处细节中。



从韩屋和品牌logo中取材的立面 / 图源万社设计



万社设计还链接了韩国本土以及中国的多名艺术家,共同为空间进行电子内容创作和家具设计。



空间里试鞋凳的图案来源于传统的韩式图样结合艺术家的再创作,柱子上的标识灵感来源于老式电影院的街面招牌,可根据不同主题场景来进行文字上的灵活更换,也致敬了Originals系列的街头精神。 / 图源万社设计

立面上的感应屏幕系统可以满足客人的互动及产品指引的需求 / 图源万社设计



对品牌基因和在地文化的再演绎,不只有一种体现,用丰富的设计细节不断形成一种互文和呼应,背后是更深度的设计思维。


对于一个品牌店而言,设计可以做的,不仅是给人舒适的购物体验,也不仅是愉悦的审美体验,而是让品牌的忠实用户觉得,这个空间真正理解和表达品牌,让没有那么熟悉品牌的人,不仅有短时的刺激,还有长久的记忆点。


当线下门店成为当下品牌DTC的重要渠道,林倩怡和杨东子的设计思维已经展现了这样的洞察,好的空间能够激发的不仅是购买行为,还有对品牌的认同和归属感。



阿迪达斯旗舰店 / 图源万社设计



在万社设计看来,设计的深度正是在这些内容、素材和细节上进行研究,并给到业主丰富的可能。表现不是设计的目的,但最终的结果是,



“不为打卡而做设计,所有的角落都是让人想要分享的。”



林倩怡和杨东子对“设计深度”的理解还体现在材料上。在2020年设计MORPH空间的过程中,万社设计就尝试将传统建筑的配色和材料融入到现代空间结构中。



「MORPH 模糊」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市中心区域,是一个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综合性空间。暖沙色的天然洞石作为墙面与天花的主要材料,与场地附近的商业建筑在视觉上形成鲜明的对比。/ 图源万社设计



在长达一年多的材料研究后,他们发现了金砖这一传统材料正在被人们遗忘,正面临着消失的困境。在他们看来,材料是人们基于某一特定的生活经历和需求所创造的,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实用智慧。


因此在这个承载现代生活方式的空间中,出现了御窑材料经循环工艺处理而构建的墙面,与被手工染制的绢布覆盖的斜面弧墙。在原有空旷的空间中,现代的几何结构又填充了传统建筑的色彩,构成了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灵活的动线。一种巧妙而不违和的混搭,恰好呼应了空间的主题——MORPH,即进化和模糊。



色系的灵感来源于紫禁城的传统配色,采用了极端且饱和度极高的配色:大红、正蓝(青)、哑黑、明黄、金;也正是所谓五行的颜色。/ 图源万社设计



在一处位于浙江永嘉北部小村落的私宅设计中,杨东子和林倩怡不仅理解业主对于家族住宅的情感和功能需求,同时深入了解了新农村的民居建造方式。他们发现,



传统的农村房屋建造方式已经被更高效、易行的城市搭建系统所替代,但水泥建筑却很难融入乡村周遭的自然环境。



图源万社设计



如何能够实现在乡村的快速建造过程?如何让建造更加本地化的同时,不增加环境和人力的负担?杨东子和林倩怡选择了更加花费时间和精力,但或许更直达问题根本的方式——建造原料。



选择回收草本植物秸秆等植物纤维中添加其他粘合物糅合而成,可批量化制作,同时“配方”基底也是取自自然,容易本地化,可根据需求定制尺寸,结合多变堆砌方式呈现出一种自然当代的墙体语言。/ 图源万社设计



最终,整个空间中大面积使用的材料只有两种——草本砖和木头,而在空间构思中,打破传统以门进行空间区隔和连接的方式,用巧妙的动线设计连接数量较多的房间,引导家庭活动的自然发生。即使还没有人进入,仿佛能够通过空间,想象到一种相聚的场景。



图源万社设计



在谈话中,林倩怡和杨东子经常提到,“其实一开始要求的内容会稍微简单一点,但我们在深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把过往的观察和想法结合进去。”


这似乎也呼应着他们对于一些未实现方案的态度,“我们一定是先由创意出发,不断的想法积累,再延伸到设计如何做,如何依据不同项目的人群、地点和综合环境,去尝试落地的可能。



“一个项目的做成,或许是在回应很久之前的创意。这个闭环能做大,如何做,就取决于积累的厚度。项目是有限的,而我们创意的想法一定要是无限的,是在所有需求之前的。”





更随性的生活

不冷静的设计


从2020年开始,林倩怡和杨东子担任了包括FRAME AWARDS、WIN Awards、GADA等多个国际设计赛事的评委。林倩怡很直接和明确地阐述了他们的标准:



“很多先锋的设计和理念未必在诞生的时候就会被认可,除非你已经是绝对的设计权威,那可能你做什么,人们都会有更大的包容心及认可度。在那之前,你需要一个个把身上的标签拆下来,拆完之后才能做成一个最单纯的事情。”



找准重点,专注于一个问题去挖掘深度,在充满变化的环境中,林倩怡和杨东子发现,越是不变的、恒久的、本质的东西,越能够给人想象和向下探索的欲望。



林倩怡和杨东子摄于挪威



在一次分享会中,杨东子曾讲过一个故事,在与儿子的旅行中,去到城市里,他好像从来没有对一个事物非常惊叹,但当他看到自然景观时,会感叹,哇,这里好酷啊。


作为一个城市中的实践者,在他们看来,城市带给人的灵感是很直接的,“就像读诗的时候,你觉得意境就是比它被翻译成白话文好。因为你有个幻想的空间,做满了就没有幻想空间,没有幻想的话,它就是死的、不会打动人的东西。”



“直接来自城市的灵感很多都已经被修饰过了,它缺乏一个抽象的画面。”



林倩怡和杨东子摄于挪威



在近几年的工作中,他们也在思考和调整完美主义的、极度严谨的一面。林倩怡开玩笑说有时候也在想要不要“放过”自己,



“因为你会发现当下的大环境和集体氛围中,人们也逐渐喜欢一些更随意的、粗糙的、甚至是有一些不经意间的漏洞。”



在更多开放式公共空间、街区的设计,杨东子和林倩怡也在尝试让设计严谨但不那么严肃,在理性之外,给人感觉不那么“冷静”。


在成都,用挖开地面的大胆想法,给Cypark做了一个地下“景观峡谷”,而这里也成为了让人们产生交往和对话的公共广场。



此地CyPARK / 图源CyPARK



在阿那亚,将标准赛事的场地和休闲场地、绿地公园结合,不同于上海前滩的专业性和城市舞台感的滑板场,创造了更有社区感、全龄友好的街头运动场景。



AVENUE & SON滑板场 / 图源阿那亚



在深圳,近日呈现的大疆旗舰店中,结合无人机户外试飞的需求,将观景平台与室内空间纳入到室内场景,探索公园自然感与科技几何感的结合。



大疆旗舰店/ 图源万社设计



在林倩怡和杨东子的身上,我们观察到一种非常融洽的“矛盾性”:从单纯的状态出发,做出了让市场满意的作品;越是反推和策动业主的举措,越是跟客户交付了有深度、可挖掘和延展的作品;越是理性和严谨的做设计,又在极度趋向完美中,透出一些对于生活的广泛理解;而接受西方设计教育,又始终带着东方的基因,实践面向世界的设计。


林倩怡和杨东子抛开对设计师的身份定义,而把创意工作者的角色作为一种进化的方向,在理性和严谨中,又带着一丝自我的实验精神。这或许正是一种让人始终好奇的创作状态,稳定发挥,又出其不意。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作为编辑,除了对空间敏感,对文字也很敏感。在浏览万社设计公众号了解过往案例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们在语言表达上的独特之处。简单来说,就是读得懂了,大概的叙述方式可以理解为,基于某种需求和情况的考虑,我们增设了怎样的结构,运用了怎样的材料。


语言似乎能够带人真正走进那个空间和场域,即使没有真正抵达现场,也可以感受到一种于此开展活动的可能性。而不是采用了一些玄妙的、似是而非的、看似高级的“氛围词”。这很符合跟倩怡和东子聊天的感受,很实在,很具体。


而地方和人似乎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虽说对深圳的印象只有一些碎片化的场景,但借由不同生活于此的人的视角,或许就能组成对一处地方更深刻的了解。



*点击下方文字,

探索更多“深圳故事“


深圳:最卷的城市也“躺”了吗?


刘珩:城市的“围困与解困”





编辑

豆奶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豆奶

校对

SHERI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详见图注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一筑一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